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表第9-10页
前言第10-13页
临床研究第13-53页
 1. 研究对象第13-15页
     ·研究对象的来源第13页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3-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29页
     ·研究设计类型第15页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第15页
     ·随机方法第15-16页
     ·盲法第16页
     ·对照第16-17页
     ·治疗方案第17-20页
     ·观察指标第20-22页
     ·质量控制第22-26页
     ·伦理学委员会审批与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第26-27页
     ·统计分析第27-28页
     ·数据录入与锁定第28-29页
 3. 研究结果第29-53页
     ·合格病例筛选情况第29页
     ·各中心病例分布及剔除、脱落情况第29-30页
     ·随访情况第30页
     ·基线分析第30-35页
     ·治疗结果第35-53页
讨论第53-73页
 1. 祖国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第53-55页
     ·对病名和症候的认识第53页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53-54页
     ·对治疗原则认识第54页
     ·古代针灸对治疗本病的认识第54-55页
 2.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第55-58页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56-57页
     ·对治疗的认识第57-58页
 3.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第58-60页
 4.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理讨论第60-61页
 5. 关于本试验的选穴依据第61-64页
     ·足阳明胃经穴位的选取第61-63页
     ·非经非穴的选取第63-64页
 6. 关于本试验药物的选择第64-66页
     ·目前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分类第64页
     ·选择伊托必利作为对照组干预措施的依据第64-66页
 7. 关于本试验针刺治疗FD的疗效分析第66-68页
     ·胃经特定穴组与非经非穴组的疗效比较第66页
     ·胃经特定穴组与伊托必利组的疗效比较第66-67页
     ·非经非穴组与伊托必利组的疗效比较第67页
     ·上腹烧灼感症状在各个疗效评价时点无明显异常原因第67-68页
 8. 关于本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第68-70页
     ·课题组织管理工作第68页
     ·研究者的培训第68-69页
     ·监查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第69-70页
     ·依从性的控制第70页
 9. 关于本课题临床研究的特点第70-73页
     ·随机方法第70页
     ·盲法的使用第70-71页
     ·试验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第71-72页
     ·本试验电针议的选择第72页
     ·伦理委员会审批第72页
     ·临床注册第72-73页
结论第73-74页
问题与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一 综述第80-87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附二 量表第87-94页
附三 图片资料第94-102页
附四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筋排刺法分期治疗贝尔麻痹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下一篇:艾灸对实验性RA滑膜细胞GC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