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4-5页 |
| 前 言 | 第5-6页 |
| 一、 中止犯概说 | 第6-16页 |
| (一) 中止犯的概念 | 第6页 |
| (二) 中止犯的历史考察 | 第6-11页 |
| (三) 中止犯可罚性根据 | 第11-16页 |
| 二、 中止犯的立法理由 | 第16-23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6页 |
| (二) 学说及评价 | 第16-20页 |
| (三) 本文的立场 | 第20-21页 |
| (四) 立法理由的启示 | 第21-23页 |
| 三、 中止犯的存在样态 | 第23-39页 |
| (一) 预备行为与中止犯 | 第23-26页 |
| (二) 实质既遂与中止犯 | 第26-32页 |
| (三) 行为单复与中止犯 | 第32-35页 |
| (四) 罪体形态与中止犯 | 第35-39页 |
| 四、 中止犯的成立要件 | 第39-53页 |
| (一) 时机要件 | 第39-41页 |
| (二) 主观要件 | 第41-45页 |
| (三) 客观要件 | 第45-53页 |
| 五、 中止犯的法律效果 | 第53-58页 |
| (一) 法律效果的专属性 | 第53-55页 |
| (二) 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 第55-56页 |
| (三) 中止犯的具体裁量 | 第56-58页 |
| 结 语 | 第58-59页 |
| 注 释 | 第59-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64-67页 |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67页 |
| 后 记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