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速铁路隧道入口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0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层状边坡失稳模式的研究 | 第12-13页 |
·边坡稳定性的研究 | 第13-16页 |
·高速铁路动力响应研究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0-27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0-24页 |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地层岩性 | 第20-22页 |
·地质构造 | 第22-24页 |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 第24页 |
·隧道进口边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4-27页 |
·地形地貌 | 第24页 |
·地层岩性 | 第24-25页 |
·地质构造 | 第25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6页 |
·不良地质现象 | 第26-27页 |
第3章 边坡岩体结构特征 | 第27-46页 |
·边坡总体特征 | 第27-28页 |
·岩性特征 | 第28页 |
·风化卸荷特征 | 第28-31页 |
·张性卸荷节理发育 | 第28-30页 |
·岩体结构破碎 | 第30页 |
·差异风化 | 第30-31页 |
·结构面及其组合特征 | 第31-42页 |
·结构面调查方法研究 | 第31-37页 |
·结构面调查结果 | 第37-40页 |
·结构面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危岩体发育特征 | 第42-46页 |
第4章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 第46-57页 |
·边坡已有变形破坏迹象 | 第46-48页 |
·完整基岩被切割成岩块 | 第46页 |
·凹腔发育 | 第46-47页 |
·坡面孤石 | 第47页 |
·坡脚岩堆 | 第47-48页 |
·影响边坡变形破坏的因素 | 第48-49页 |
·控制性结构面的贯通程度 | 第48页 |
·风化卸荷作用 | 第48页 |
·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 | 第48-49页 |
·施工爆破及列车震动荷载 | 第49页 |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 第49-57页 |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 第49-52页 |
·危岩体变形破坏模式 | 第52-57页 |
第5章 隧道进口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7-99页 |
·边坡稳定性的定性评价 | 第57-58页 |
·块体稳定性分析 | 第58-70页 |
·危岩体稳定性定性分析 | 第59-67页 |
·危岩体稳定性计算 | 第67-70页 |
·边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 | 第70-97页 |
·计算方法及原理 | 第70-71页 |
·模型范围及参数的选取 | 第71-72页 |
·计算工况 | 第72-73页 |
·列车震动荷载的确定 | 第73-76页 |
·天然状态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6-82页 |
·凹腔及隧道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82-87页 |
·列车震动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87-95页 |
·小结 | 第95-97页 |
·边坡防治工程建议 | 第97-99页 |
结论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