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桂中地区二叠纪—中三叠世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题目来源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沉积学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层序地层学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页 |
·详细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沉积体系研究 | 第15-16页 |
·层序地层学研究 | 第16页 |
·层序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盆地演化研究 | 第16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6-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7页 |
·区域构造 | 第17-20页 |
·区域构造及演化 | 第17-19页 |
·坳陷构造格局 | 第19-20页 |
·地层划分与特征 | 第20-27页 |
·地层划分 | 第20页 |
·地层特征 | 第20-27页 |
第3章 沉积体系 | 第27-44页 |
·沉积体系类型 | 第27页 |
·沉积体系特征 | 第27-40页 |
·海岸沉积体系 | 第27-29页 |
·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 | 第29-37页 |
·台盆 | 第37-40页 |
·混积陆棚 | 第40页 |
·沉积相模式 | 第40-44页 |
·海岸沉积模式 | 第40-42页 |
·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 | 第42页 |
·孤立台地沉积模式 | 第42-43页 |
·陆棚沉积模式 | 第43-44页 |
第4章 层序地层 | 第44-64页 |
·层序界面特征及成因类型 | 第44-48页 |
·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 第44-46页 |
·层序界面的成因类型 | 第46-48页 |
·层序划分 | 第48-52页 |
·层序划分标志 | 第48-50页 |
·层序划分方案 | 第50-52页 |
·层序特征 | 第52-62页 |
·二叠系层序特征 | 第52-56页 |
·下、中三叠统层序特征 | 第56-62页 |
·层序对比 | 第62-64页 |
·二叠系层序对比 | 第62-63页 |
·下、中三叠统层序对比 | 第63-64页 |
第5章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第64-74页 |
·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 第64-68页 |
·SS1 超层序 | 第65-66页 |
·SS2 超层序 | 第66-68页 |
·盆地演化及沉积充填 | 第68-74页 |
·盆地演化的动力背景 | 第68-69页 |
·海平面变化 | 第69-70页 |
·沉积充填过程 | 第70-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