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对比研究--基于中美监管制度视角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3.1 海外上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1 海外上市原因 | 第11-13页 |
1.3.1.2 海外上市结果 | 第13-14页 |
1.3.2 公司质量评价体系国内外现状研究 | 第14-16页 |
1.3.2.1 公司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3.2.2 公司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第15-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8页 |
2 相关概念与制度分析 | 第18-31页 |
2.1 上市公司质量的涵义 | 第18-19页 |
2.1.1 企业质量的涵义 | 第18页 |
2.1.2 上市公司质量的涵义 | 第18-19页 |
2.2 中美创业板监管制度对比 | 第19-28页 |
2.2.1 中美上市公司监管制度历史变迁 | 第19-21页 |
2.2.2 中美制度变迁影响因素及结果分析 | 第21-23页 |
2.2.3 中美创业板IPO制度对比分析 | 第23-25页 |
2.2.4 中美创业板信息披露制度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2.2.5 中美创业板公司治理制度对比分析 | 第26-27页 |
2.2.6 中美创业板退市制度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2.3 监管制度差异对公司质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1 监管制度差异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监管制度差异对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影响 | 第29页 |
2.4 监管制度差异与公司质量差异间关系假设 | 第29-31页 |
3 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 第31-35页 |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1页 |
3.1.1 样本选择 | 第31页 |
3.1.2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3.2 研究设计 | 第31-35页 |
3.2.1 变量设计 | 第31-32页 |
3.2.2 方法设计 | 第32-35页 |
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5-44页 |
4.1 财务业绩指标对比分析 | 第35-38页 |
4.1.1 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5-36页 |
4.1.2 中美财务业绩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4.2 公司治理水平对比分析 | 第38-43页 |
4.2.1 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39页 |
4.2.2 中美公司治理对比分析 | 第39-43页 |
4.3 公司质量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44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5.2.1 保持市场独立,降低进入门槛 | 第44-45页 |
5.2.2 降低道德风险,加强过程管理 | 第45页 |
5.2.3 加大执行力度,扩大退出路径 | 第45-46页 |
5.3 不足之处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7页 |
附录A: 公司治理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第50-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