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种子蛋白多样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1页 |
1.1 种群遗传变异研究历史概述 | 第8-10页 |
1.2 种群遗传变异的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1.2.1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变异与基因变异 | 第10-12页 |
1.2.2 种群基因变异的测定与分析 | 第12-13页 |
1.3 苜蓿的重要性及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3.1 苜蓿在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1.3.2 苜蓿遗传变异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4 种子蛋白质电泳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5 种子蛋白质组分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6 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研究概况 | 第20页 |
1.7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1 材料来源 | 第21-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1 种子蛋白质电泳方法 | 第23页 |
2.2.2 蛋白质组分测定方法 | 第23-24页 |
2.2.3 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 | 第24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3.1 种子蛋白质电泳图谱 | 第24-25页 |
2.3.2 种子蛋白组分、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1页 |
3.1 种子蛋白质电泳图谱 | 第25-33页 |
3.1.1 图谱特征 | 第25-28页 |
3.1.2 聚类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3.1.3 种子蛋白质遗传参数 | 第31-33页 |
3.2 种子蛋白组分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3.3 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分析 | 第37-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4.1 种子蛋白质遗传多样性 | 第41-42页 |
4.2 品种间亲缘关系 | 第42-43页 |
4.3 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其变异 | 第43页 |
4.4 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变异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