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9-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4-20页 |
1.3.1 国内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4-17页 |
1.3.2 国外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7-20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1-23页 |
1.5.1 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 | 第21-22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22-23页 |
2 儿童康复中心人性化设计的必要性 | 第23-33页 |
2.1 人性化的设计概念 | 第23-24页 |
2.2 人性化的设计作用 | 第24-26页 |
2.2.1 社会与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4页 |
2.2.2 精神文化的内在要求 | 第24-25页 |
2.2.3 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 第25-26页 |
2.3 我国儿童康复中心人性化的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2.3.1 儿童康复中心医疗环境的发展概况 | 第26页 |
2.3.2 唐山康复医院障碍儿童功能康复科现状评估 | 第26-28页 |
2.4 目前儿童康复中心医疗空间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2.4.1 从空间功能角度分析 | 第29-30页 |
2.4.2 从空间情感需求分析 | 第30-32页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3 室内医疗空间内行为主体研究及其行为分析 | 第33-39页 |
3.1 空间内相关使用者的行为状态分析 | 第33-36页 |
3.1.1 就医过程中患儿的行为状态 | 第33-34页 |
3.1.2 就医过程中陪护家长的行为状态 | 第34-35页 |
3.1.3 就医过程中医护工作者的行为状态 | 第35-36页 |
3.2 行为主体对医疗空间的基本需求 | 第36-38页 |
3.2.1 患儿对空间的基本需求 | 第37页 |
3.2.2 陪护家长对空间的基本需求 | 第37页 |
3.2.3 医护工作者对空间的基本需求 | 第37-38页 |
3.3 小结 | 第38-39页 |
4 儿童康复中心的人性化设计因素分析 | 第39-47页 |
4.1 从建筑学角度分析 | 第39-43页 |
4.1.1 总体功能布局的需求 | 第39页 |
4.1.2 功能空间的流线考虑 | 第39-41页 |
4.1.3 无障碍的设计需求 | 第41-43页 |
4.2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 第43-46页 |
4.2.1 环境心理学对其影响 | 第43-44页 |
4.2.2 医学心理学对其影响 | 第44-45页 |
4.2.3 儿童心理学对其影响 | 第45-46页 |
4.3 小结 | 第46-47页 |
5 儿童康复中心医疗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 第47-57页 |
5.1 符合空间行为规律的设计原则 | 第47-50页 |
5.1.1 空间布的合理化设计 | 第47-48页 |
5.1.2 有效的标识环境设计 | 第48-49页 |
5.1.3 重视自然光源的引入 | 第49-50页 |
5.2 满足空间感受的设计原则 | 第50-56页 |
5.2.1 重视“家庭化”空间氛围的营造 | 第50-51页 |
5.2.2 符合儿童审美的趣味化空间形式 | 第51-56页 |
5.3 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A | 第61-62页 |
附录B | 第62-63页 |
作者简历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