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美国侵权行为法”对于“过失”界定 | 第10-11页 |
(一) “过失”的概念 | 第10页 |
(二) 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区别 | 第10-11页 |
二、注意义务及其判定规则的发展 | 第11-15页 |
(一) 概说 | 第11页 |
(二) “邻人规则” | 第11-12页 |
(三) “二步法” | 第12-13页 |
(四) “三部分”检验法 | 第13-14页 |
(五) 小结 | 第14-15页 |
三、特殊情境下注意义务的判定 | 第15-21页 |
(一) 概说 | 第15页 |
(二) 经济利益 | 第15-16页 |
(三) 信义义务 | 第16-17页 |
(四) 监管 | 第17-18页 |
(五) 救助 | 第18-19页 |
(六) 土地拥有人与占有人 | 第19-20页 |
(七) 发展 | 第20-21页 |
四、注意义务违反的判定标准——合理谨慎之人 | 第21-28页 |
(一) 概说 | 第21页 |
(二) “合理谨慎之人”的界定 | 第21-24页 |
1 这个合理谨慎之人是一般人,而不是超人 | 第22页 |
2 合理谨慎之人又有着高于通常意义上的一般人的谨慎 | 第22页 |
3 这个“合理谨慎之人”又是个多变的人 | 第22-23页 |
4 这个“合理谨慎之人可”还是一个发展着的人 | 第23-24页 |
(三) 合理谨慎之人之判断 | 第24-28页 |
1 判例标准 | 第24页 |
2 事实即证据规则 | 第24-25页 |
3 政策法规 | 第25页 |
4 习惯做法 | 第25-26页 |
5 经济利益分析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30页 |
(一) 注意义务在“美国侵权行为法”的地位 | 第28页 |
(二) 借鉴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