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导效应在反垄断法中的运用--以可乐汇源并购案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传导效应理论概述 | 第13-31页 |
一、传导效应的基本含义和适用对象 | 第13-15页 |
(一) 基本含义 | 第13-14页 |
(二) 适用对象 | 第14-15页 |
二、传导效应理论发展 | 第15-31页 |
(一) 传统学派 | 第15-19页 |
(二) 芝加哥学派 | 第19-22页 |
(三) 后芝加哥学派 | 第22-25页 |
(四) 防御性传导理论 | 第25-31页 |
第二章 美国反托拉斯立法及司法对传导效应的规制 | 第31-43页 |
一、美国反托拉斯立法对传导效应的规定 | 第31-33页 |
(一) 《谢尔曼法》 | 第31-32页 |
(二) 《克莱顿法》 | 第32-33页 |
(三) 《联邦交易委员会法》 | 第33页 |
二、美国法院对传导效应的规制及演变 | 第33-43页 |
(一) 1914 年之前 | 第33-34页 |
(二) 1914 年-20 世纪70 年代 | 第34-36页 |
(三) 20 世纪70-90 年代 | 第36-38页 |
(四) 20 世纪90 年代之后 | 第38-43页 |
第三章 传导效应在可乐汇源并购案中的体现和运用 | 第43-50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43-44页 |
二、理论模型的选择 | 第44-45页 |
(一) 传统理论 | 第44页 |
(二) 防御性传导理论 | 第44-45页 |
三、运用传统理论进行分析 | 第45-47页 |
(一) 理论简单回顾 | 第45页 |
(二) 可乐汇源并购案的传统分析 | 第45-47页 |
四、运用防御性传导理论进行分析 | 第47-50页 |
(一) 理论简单回顾 | 第47-48页 |
(二) 可乐汇源并购案的防御性传导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澳洲样本与可乐汇源并购案的比较研究 | 第50-56页 |
一、案情比较 | 第50-53页 |
(一) 澳洲样本的案情简介 | 第50-51页 |
(二) 两案案情比较分析 | 第51-53页 |
二、物流因素分析 | 第53-56页 |
(一) 适用物流因素的三个条件 | 第53页 |
(二) 澳洲样本的物流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三) 可乐汇源并购案的物流因素分析 | 第54页 |
(四) 非店内销售渠道的传导分析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