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9页 |
·烟草概述 | 第11-12页 |
·烟草属的起源和分类 | 第11-12页 |
·烟草在我国的种植和传播 | 第12页 |
·我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利用 | 第12页 |
·我国审(认)定烟草品种情况 | 第12-17页 |
·我国烟草品种历史与现状 | 第12-13页 |
·烟草品种审(认)定的重要性 | 第13页 |
·我国烟草品种审(认)定办法 | 第13-15页 |
·全国已审(认)定的烟草品种 | 第15-17页 |
·烟草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7-20页 |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烟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分子标记在烟草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6页 |
·DNA 分子标记的发展 | 第20-21页 |
·DNA 分子标记的分类 | 第21页 |
·几种常用分子标记 | 第21-25页 |
·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25-26页 |
·SSR 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 | 第26-27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立题的意义和依据 | 第27-28页 |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烟草SSR荧光标记与毛细管电泳检测研究 | 第29-37页 |
·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29-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30-32页 |
·总DNA 提取和检测 | 第30页 |
·三引物PCR 扩增反应 | 第30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0-32页 |
·CEQ8000遗传分析系统检测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烟草SSR荧光标记与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32-33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SSR位点分析 | 第33页 |
·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法对SSR位点分析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三引物对构建SSR分析体系的重要性 | 第35页 |
·荧光检测上样体系对构建SSR分析体系的影响 | 第35页 |
·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与银染法检测效果比较 | 第35页 |
·多重PCR 体系的建立 | 第35-36页 |
·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利用SSR荧光标记分析我国审(认)定烤烟和白肋烟的遗传多样性 | 第37-53页 |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7-42页 |
·材料来源 | 第37-39页 |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2-43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引物扩增结果 | 第43-44页 |
·不同重复级数SSR引物与等位基因数目的分析 | 第44页 |
·SSR多态性分析及指纹分析 | 第44-45页 |
·微卫星位点在群体上的遗传变异 | 第45-46页 |
·烟草种质之间的聚类分析 | 第46-48页 |
·烟草种质的主坐标分析 | 第48-51页 |
·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烟草种质资源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 第51页 |
·烟草种质育种与杂交亲本的选配 | 第51-53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3-54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