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建筑中的表达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1 文化层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第12-13页
        1.2.2 学术研究成果第13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页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论文框架第14-16页
第2章 中国传统建筑背后的文化因子第16-24页
    2.1 哲学层面的和谐统一第16-18页
        2.1.1 儒家情与理的和谐统一第16-17页
        2.1.2 道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17-18页
    2.2 感知层面的应物象形第18-20页
        2.2.1 建筑选址——与自然的时空对话第18-19页
        2.2.2 建筑布局——自由灵活的空间意境第19页
        2.2.3 建筑装饰——诗意化的审美感受第19-20页
    2.3 建构层面的经营位置第20-21页
    2.4 生态层面的道法自然第21-22页
    2.5 混合层面的多元性第22页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3章 文化视野下横向影响因子第24-37页
    3.1 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建构第24-26页
        3.1.1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建筑自然之美第24-25页
        3.1.2 安东尼·高迪——建筑与自然的抽象艺术第25-26页
    3.2 建筑与人文的建构第26-28页
        3.2.1 阿尔瓦·阿尔托——人性化的浪漫情怀第26-27页
        3.2.2 坂茂——人文关怀第27-28页
    3.3 建筑空间意境的建构第28-30页
        3.3.1 路易斯·康——建筑的诗哲第28-29页
        3.3.2 安藤忠雄——光之大师第29-30页
    3.4 建筑与地方文脉的建构第30-33页
    3.5 建筑与生态的建构第33-35页
        3.5.1 建筑与高技术生态的建构第33-34页
        3.5.2 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建构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表达手法第37-56页
    4.1 建筑实体的直接表达第37-39页
    4.2 空间关系的柔性转译第39-44页
        4.2.1 自由灵活的空间塑造第40-43页
        4.2.2 层次丰富的路径架构第43-44页
    4.3 审美层次的秩序建立第44-49页
        4.3.1 伊人的建筑尺度第44-45页
        4.3.2 韵律的建筑色彩第45-46页
        4.3.3 斑驳的光影体验第46-48页
        4.3.4 统一的立面秩序第48-49页
    4.4 生态哲学的建筑表达第49-55页
        4.4.1 道法自然的空间营造第49-51页
        4.4.2 因时因地的构建方式第51-52页
        4.4.3 地方材料的生态表达第52-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创新策略第56-64页
    5.1 实体层面的“建构”化表达第56-57页
    5.2 空间层面的体验性认知第57-58页
    5.3 审美层面的叙事性表达第58-60页
    5.4 生态层面的传统性回归第60-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总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后记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69-70页
附件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水北调淄博市续建配套工程调蓄工程设计优化
下一篇:大连中航国际广场深基坑桩锚支护施工过程位移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