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植被恢复对洪雅县景观格局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4-3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工程概述第15-17页
        1.2.1 天然林保护工程第15-16页
        1.2.2 退耕还林工程第16-17页
    1.3 植被恢复与景观生态第17-24页
        1.3.1 生态恢复理论基础第17-20页
        1.3.2 生态恢复的景观生态学视角第20-24页
    1.4 景观格局分析第24-36页
        1.4.1 景观格局指数第24-30页
        1.4.2 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第30-31页
        1.4.3 尺度对指数的影响第31-34页
        1.4.4 景观格局的空间连续性观点第34-36页
    1.5 研究思路第36-38页
2. 研究区概况第38-39页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9-42页
    3.1 研究内容第39页
        3.1.1 植被恢复背景下洪雅县景观格局变化第39页
        3.1.2 洪雅县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分析第39页
    3.2 数据收集第39-40页
    3.3 研究方法第40页
    3.4 技术路线第40-42页
4. 植被恢复背景下洪雅县景观格局变化第42-62页
    4.1 研究方法第42-47页
        4.1.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42-43页
        4.1.2 地形和大气辐射校正第43-44页
        4.1.3 遥感影像解译第44-47页
        4.1.4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择第47页
    4.2 植被恢复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第47-57页
        4.2.1 景观变化总体特征第47-48页
        4.2.2 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特征第48-52页
        4.2.3 类型水平格局变化特征第52-53页
        4.2.4 不同海拔区段格局变化特征第53-57页
    4.3 讨论与小结第57-62页
        4.3.1 讨论第57-59页
        4.3.2 小结第59-62页
5. 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分析第62-90页
    5.1 研究方法第62-63页
    5.2 耕地、林地变化统计特征第63-68页
        5.2.1 耕地—林地变化类型第63-65页
        5.2.2 耕地—林地变化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第65-66页
        5.2.3 样方水平耕地、林地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第66-68页
    5.3 基于网格采样的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分析第68-83页
        5.3.1 样方水平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特征第68-73页
        5.3.2 不同耕地、林地变化类型格局变化特征第73-76页
        5.3.3 耕地、林地面积比例与格局指数关系第76-80页
        5.3.4 不同耕地、林地变化过程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第80-83页
    5.4 讨论与小结第83-90页
        5.4.1 讨论第83-89页
        5.4.2 小结第89-90页
6.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90-95页
    6.1 主要结论第90-92页
    6.2 研究创新点第92页
    6.3 研究展望第92-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茎泽兰提取物对动物寄生螨类的杀灭效果及杀虫活性成分研究
下一篇: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用户签到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