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视性探测模型研究及其在陆军仿真系统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通视性分析 | 第11-12页 |
| 1.2.2 探测概率模型 | 第12-13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架构 | 第13-14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3.2 组织架构 | 第14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开发平台及关键技术简介 | 第15-24页 |
| 2.1 陆军仿真系统概述 | 第15-17页 |
| 2.1.1 系统简介 | 第15页 |
| 2.1.2 系统功能 | 第15-17页 |
| 2.2 基于高程数据的通视性分析 | 第17-21页 |
| 2.2.1 高程数据 | 第17-18页 |
| 2.2.2 通视性分析简介 | 第18-19页 |
| 2.2.3 通视性分析算法介绍 | 第19-21页 |
| 2.3 探测概率模型简介 | 第21-23页 |
| 2.3.1 雷达探测概率模型 | 第21-22页 |
| 2.3.2 光电探测概率模型 | 第22-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系统设计目标和具体需求 | 第24-28页 |
| 3.1 系统概述 | 第24-25页 |
| 3.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5-26页 |
| 3.2.1 数据完整 | 第25页 |
| 3.2.2 快速存取 | 第25页 |
| 3.2.3 综合环境因素 | 第25-26页 |
| 3.2.4 可视化 | 第26页 |
| 3.3 系统具体需求 | 第26-27页 |
| 3.3.1 通视性分析算法改进及实现 | 第26页 |
| 3.3.2 探测概率算法实现 | 第26-27页 |
| 3.3.3 考虑环境因素下的探测模型 | 第27页 |
| 3.3.4 在仿真系统中使用探测概率值 | 第27页 |
| 3.3.5 可视化应用 | 第2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28-54页 |
| 4.1 通视性分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29-33页 |
| 4.1.1 解析高程数据 | 第29-30页 |
| 4.1.2 通视性分析算法改进及实现 | 第30-33页 |
| 4.2 探测概率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第33-42页 |
| 4.2.1 探测概率的预计算 | 第33-42页 |
| 4.2.1.1 低分辨率探测概率计算 | 第36-37页 |
| 4.2.1.2 中分辨率探测概率计算 | 第37-38页 |
| 4.2.1.3 高分辨率探测概率计算 | 第38-41页 |
| 4.2.1.4 探测概率的存储 | 第41-42页 |
| 4.2.2 探测概率的动态计算 | 第42页 |
| 4.3 环境因素下的探测概率 | 第42-45页 |
| 4.3.1 天气的定量描述 | 第43页 |
| 4.3.2 植被/地物荫蔽的定量描述 | 第43-44页 |
| 4.3.3 对天气、植被/地形遮蔽综合建模分析 | 第44-45页 |
| 4.4 探测概率在仿真过程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 4.4.1 探测概率应用于杀伤率的计算 | 第45-47页 |
| 4.4.2 探测概率应用于决策 | 第47-48页 |
| 4.5 可视化应用 | 第48-53页 |
| 4.5.1 系统“地形管理器”的设计 | 第48-50页 |
| 4.5.2 可视化查询及显示 | 第50-53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通视性探测模型的验证 | 第54-63页 |
| 5.1 仿真过程中探测概率应用的验证 | 第54-57页 |
| 5.1.1 使用探测概率计算杀伤率 | 第54-55页 |
| 5.1.2 决策中使用探测概率 | 第55-57页 |
| 5.2 地形管理器的验证 | 第57-60页 |
| 5.3 通视分析功能验证 | 第60-61页 |
| 5.4 预计算性能验证 | 第61-62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6.1 工作总结 | 第63-64页 |
| 6.2 系统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