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基坑变形特征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基坑开挖造成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6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3.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深基坑变形机理分析 | 第16-35页 |
2.1 深基坑变形特征 | 第16-18页 |
2.2 深基坑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2.2.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18页 |
2.2.2 基坑规模及土压力值 | 第18-19页 |
2.2.3 设计因素 | 第19-21页 |
2.2.4 施工因素 | 第21页 |
2.3 深基坑变形计算 | 第21-26页 |
2.3.1 围护结构侧向水平位移计算 | 第21-23页 |
2.3.2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计算 | 第23-25页 |
2.3.3 地表任意点沿任意方向的倾斜 | 第25页 |
2.3.4 地表任意点沿任意方向的曲率 | 第25-26页 |
2.4 不同建筑物基础类型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26-33页 |
2.4.1 浅基础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26-31页 |
2.4.2 桩基础对基坑工程影响 | 第31-32页 |
2.4.3 地下建筑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考虑临近建筑物的支护结构设计 | 第35-53页 |
3.1 深基坑支护类型 | 第35-37页 |
3.2 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分析 | 第37-40页 |
3.2.1 山肩邦男法 | 第37-39页 |
3.2.2 基于山肩邦男的考虑临近建筑物的基坑支护分析 | 第39-40页 |
3.3 实际工程支护结构设计 | 第40-52页 |
3.3.1 工程背景 | 第40-41页 |
3.3.2 设计依据 | 第41-42页 |
3.3.3 临近建筑物的附加应力 | 第42-43页 |
3.3.4 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 第43-51页 |
3.3.5 支护结构图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深基坑开挖的数值模拟 | 第53-65页 |
4.1 FLAC~(3D)简介 | 第53-55页 |
4.2 实际工程模拟 | 第55-61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55页 |
4.2.2 参数取值 | 第55-56页 |
4.2.3 工况步骤 | 第56-57页 |
4.2.4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4.3 锚索的预应力对基坑开挖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 不同距离临近建筑物基础埋深对基坑开挖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1 距基坑距离为 6m | 第62页 |
4.4.2 距基坑距离为 9m | 第62-63页 |
4.4.3 距基坑距离为 13m | 第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工程监测分析 | 第65-73页 |
5.1 基坑工程检测简介 | 第65-66页 |
5.1.1 深基坑工程监测目的 | 第65页 |
5.1.2 深基坑监测原则 | 第65-66页 |
5.2 本工程实际监测 | 第66-68页 |
5.2.1 监测项目及监测点 | 第66-67页 |
5.2.2 监测频率 | 第67页 |
5.2.3 监测项目的警戒值 | 第67-68页 |
5.2.4 监测时间与周期 | 第68页 |
5.3 工程监测数据分析 | 第68-71页 |
5.3.1 桩身水平位移数据对比分析 | 第68-69页 |
5.3.2 桩顶水平位移 | 第69页 |
5.3.3 基坑土体沉降 | 第69-70页 |
5.3.4 附近建筑物、道路沉降 | 第70-71页 |
5.4 深基坑变形规律总结 | 第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6.1 结论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