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2 城市雨水资源研究概述 | 第13-19页 |
2.1 城市雨水利用的概念及特点 | 第13-14页 |
2.1.1 城市雨水利用概述 | 第13页 |
2.1.2 城市雨水利用的特点 | 第13-14页 |
2.2 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2.3 城市雨水利用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2.4 雨水利用在国内外的发展进程 | 第16-19页 |
2.4.1 国外雨水利用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2.4.2 国内雨水利用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3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雨水利用 | 第19-27页 |
3.1 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概念与内涵 | 第19-20页 |
3.2 城市雨水利用方式 | 第20-21页 |
3.3 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措施概述 | 第21-27页 |
3.3.1 渗透滞留设施 | 第21-23页 |
3.3.2 雨水运输设施 | 第23-24页 |
3.3.3 调蓄净化设施 | 第24-26页 |
3.3.4 低影响开发技术综合比对 | 第26-27页 |
4 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分析 | 第27-33页 |
4.1 雨水利用潜力的概念 | 第27-28页 |
4.2 雨水利用潜力的分析计算方法 | 第28-33页 |
5 城市雨水利用实例研究—以郑州航空港区南部区域为例 | 第33-57页 |
5.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3-36页 |
5.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3-34页 |
5.1.2 水文气象概况 | 第34页 |
5.1.3 主要河道现状 | 第34-35页 |
5.1.4 景观资源概况 | 第35页 |
5.1.5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5-36页 |
5.2 研究区域降雨分析 | 第36-43页 |
5.2.1 年降雨特性分析 | 第36-40页 |
5.2.2 月降雨特性分析 | 第40-42页 |
5.2.3 暴雨特性分析 | 第42-43页 |
5.3 研究区域雨水利用潜力计算 | 第43-48页 |
5.3.1 雨水利用潜力的四种计算 | 第43-46页 |
5.3.2 对比四种计算方式 | 第46-48页 |
5.4 研究区域雨水利用方式 | 第48-57页 |
5.4.1 生态水系规划 | 第48-50页 |
5.4.2 雨水管理分区 | 第50-53页 |
5.4.3 雨水集蓄设施布置 | 第53-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61页 |
6.1 结论与创新之处 | 第57-58页 |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7-69页 |
附表 | 第69-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