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4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1.1 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2.1.2 实证研究 | 第15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2.2.1 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第16页 |
2.2.2 发展对外贸易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 第16-19页 |
2.2.3 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曲线”关系 | 第19页 |
2.2.4 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 | 第19-20页 |
2.3 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评述 | 第20-22页 |
第3章 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22-28页 |
3.1 对外贸易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3.1.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 | 第22-23页 |
3.1.2 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简称S-S定理) | 第23-24页 |
3.2 对外贸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 | 第24-28页 |
3.2.1 国家政策机制 | 第24-25页 |
3.2.2 产业结构机制 | 第25-26页 |
3.2.3 要素价格机制 | 第26页 |
3.2.4 技术进步机制 | 第26-28页 |
第4章 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 第28-38页 |
4.1 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4.1.1 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历程 | 第28-29页 |
4.1.2 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规模 | 第29-30页 |
4.1.3 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质量 | 第30-32页 |
4.1.4 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依存度 | 第32-33页 |
4.1.5 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方式 | 第33-34页 |
4.2 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4.2.1 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现状 | 第34-36页 |
4.2.2 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 | 第36-38页 |
第5章 长江经济带对外贸易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 第38-47页 |
5.1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 第38-40页 |
5.1.1 变量选取 | 第38-40页 |
5.1.2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40页 |
5.2 模型设定 | 第40-42页 |
5.3 实证检验 | 第42-45页 |
5.3.1 单位根检验 | 第42-43页 |
5.3.2 协整检验 | 第43-44页 |
5.3.3 Hausman检验 | 第44页 |
5.3.4 F统计量检验 | 第44-45页 |
5.4 实证结果 | 第45-47页 |
第6章 改善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 第47-51页 |
6.1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第47-48页 |
6.1.1 协调发展对外贸易 | 第47页 |
6.1.2 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 第47-48页 |
6.2 加快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 第48-49页 |
6.2.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 第48页 |
6.2.2 强化城乡合作关系 | 第48-49页 |
6.3 加强区域产业联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 第49-50页 |
6.3.1 发展现代农业 | 第49页 |
6.3.2 优化产业结构 | 第49-50页 |
6.4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政策支持兼顾公平 | 第50-51页 |
6.4.1 积极引导外资向农村倾斜 | 第50页 |
6.4.2 支持制定农村偏向性的政府政策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