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光化学物质论文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态荧光和磷光体系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荧光第14-21页
        1.2.1 荧光的基本规则第14-15页
            1.2.1.1 Franck-Condon规则第14-15页
            1.2.1.2 Stokes位移第15页
            1.2.1.3 Kasha's规则第15页
            1.2.1.4 Mirror-Image规则第15页
        1.2.2 荧光的基本性质第15-17页
            1.2.2.1 摩尔消光系数第15-16页
            1.2.2.2 荧光量子产率第16页
            1.2.2.3 荧光寿命第16-17页
        1.2.3 荧光的淬灭第17-21页
            1.2.3.1 动态淬灭第18页
            1.2.3.2 静态淬灭第18-19页
            1.2.3.3 动态淬灭与静态淬灭的区别第19页
            1.2.3.4 淬灭的机理第19-21页
    1.3 纯有机室温磷光的发展概况第21-25页
    1.4 分子内电荷转移体系的研究第25-27页
    1.5 本论文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第27-29页
第2章 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性质的喹啉衍生物合成与应用第29-44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2页
        2.2.1 原料第30页
        2.2.2 方法第30-31页
        2.2.3 合成及结构表征第31-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2页
        2.3.1 光学性质第32-40页
        2.3.2 量子化学计算第40页
        2.3.3 高尔基体成像第40-42页
    2.4 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聚集诱导系间窜越有机硼络合物低温磷光的研究第44-60页
    3.1 引言第44-45页
    3.2 实验部分第45-47页
        3.2.1 原料第45页
        3.2.2 方法第45-46页
        3.2.3 合成及结构表征第46-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59页
        3.3.1 在溶液中的合成与表征第47-48页
        3.3.2 热致变色荧光:低温下分子聚集体磷光第48-53页
        3.3.3 机理模型:聚集诱导系间穿越第53-54页
        3.3.4 二氯甲烷中热致变色的纳米聚集体第54-58页
        3.3.5 其他体系第58-59页
    3.4 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态的纯有机室温磷光萘酰亚胺体系的设计第60-97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实验部分第60-67页
        4.2.1 原料第60-61页
        4.2.2 方法第61页
        4.2.3 合成及结构表征第61-6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7-95页
        4.3.1 基本光谱性质第67-76页
        4.3.2 实验验证与理论模型第76-93页
            4.3.2.1 电化学实验第76-79页
            4.3.2.2 瞬态吸收光谱与单线态氧量子产率第79-81页
            4.3.2.3 理论计算第81-93页
        4.3.3 生物应用第93-95页
    4.4 小结第95-97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8页
附录第108-131页
致谢第131-13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NA链替换反应的单碱基突变检测以及球状核酸在细胞内实验中的应用
下一篇:凝聚相体系微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