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北京大栅栏地区院落空间现状的特征及构成要素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第9页
    1.2 研究对象、范围和内容第9-10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0-13页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第13-15页
        1.4.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2 研究框架第14-15页
第2章 杂院的定义和成因第15-18页
    2.1 北京大栅栏的历史概述第15页
    2.2 北京杂院的形成过程第15-16页
        2.2.1 对于杂院的解释第15页
        2.2.2 杂院的形成过程第15-16页
    2.3 杂院的成因第16-17页
    2.4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3章 对北京大栅栏地区杂院空间的观察与调研第18-28页
    3.1 实地调查第18-25页
        3.1.1 访谈第18-19页
        3.1.2 整体性拍照第19-20页
        3.1.3 实地测绘第20-25页
    3.2 对调查对象进行图纸的转换第25页
    3.3 现场调查杂院情况汇总第25-26页
    3.4 街区还原第26-27页
    3.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从宏观层面对大栅栏地区杂院建筑空间进行调查分析第28-86页
    4.1 住户户数变化调查分析第28-44页
        4.1.1 杨梅竹斜街第29-31页
        4.1.2 大栅栏西街第31-32页
        4.1.3 樱桃斜街第32-33页
        4.1.4 延寿街第33-34页
        4.1.5 耀武胡同第34-35页
        4.1.6 茶儿胡同第35-36页
        4.1.7 笤帚胡同第36-38页
        4.1.8 炭儿胡同第38-39页
        4.1.9 桐梓胡同第39-40页
        4.1.10 樱桃胡同第40-41页
        4.1.11 抬头巷第41-42页
        4.1.12 其他院落第42-43页
        4.1.13 小结第43-44页
    4.2 对杂院进行平面形态上的调查分析第44-52页
    4.3 对不同平面形态类型的杂院占地面积的分析第52-64页
        4.3.1 对各类型院落个体占地面积的分析第52-60页
        4.3.2 对院落占地面积区间的分析第60-63页
        4.3.3 对院落各类型样式平均占地面积的分析第63-64页
    4.4 对杂院进深面宽的调查分析第64-84页
        4.4.1 对各平面形态类型杂院进深的分析第65-72页
        4.4.2 对各平面形态类型的院落面宽分析第72-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从中观层面对大栅栏地区杂院建筑空间进行调查分析第86-180页
    5.1 对院落室外公共空间的分析第95-127页
        5.1.1 对各平面形态类型的杂院室外公共空间面积的分析第95-102页
        5.1.2 对院落室外公共空间面积占比的分析第102-107页
        5.1.3 对室外公共空间路径长度的分析第107-113页
        5.1.4 对各平面空间形态类型的院落室外公共空间宽度的分析第113-125页
        5.1.5 对杂院室外公共空间平面形态的分析第125-126页
        5.1.6 小结第126-127页
    5.2 对院落中房屋空间的调查分析第127-175页
        5.2.1 对主要功能房间和附建房间的数量分析第127-140页
        5.2.2 对杂院房屋各功能空间的调查分析第140-171页
        5.2.3 对房屋中其他空间的调查分析第171-175页
    5.3 对杂院中的室外公共空间、房屋相关性的调查分析第175-177页
    5.4 本章小结第177-180页
第6章 对杂院现状空间细部特征的分析第180-202页
    6.1 院门第180-191页
        6.1.1 院门数量和位置第180-182页
        6.1.2 院门样式第182-191页
        6.1.3 小结第191页
    6.2 入口门道第191-196页
        6.2.1 存放物品第191-194页
        6.2.2 同时加建房屋和存放物品第194页
        6.2.3 既无加建房屋也无存放物品第194-196页
    6.3 杂院内部立面现状特征第196-199页
        6.3.1 立面材质和颜色第196页
        6.3.2 房屋立面的隐私处理第196-199页
        6.3.3 小结第199页
    6.4 室外公共空间地面现状构成要素第199-201页
        6.4.1 硬质铺地第199-200页
        6.4.2 上下水口第200页
        6.4.3 市政井盖第200页
        6.4.4 树木花卉第200-201页
    6.5 本章小结第201-202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202-207页
    7.1 结论第202-206页
    7.2 展望第206-207页
附录1 大栅栏地区研究范围内各街道院落户数统计表第207-221页
附录2 大栅栏地区研究范围内院落户数统计表第221-222页
附录3 大栅栏地区各平面空间形态类型院落技术指标统计表第222-224页
附录4 大栅栏地区研究范围内各院落室外公共空间宽度统计表第224-227页
附录5 大栅栏地区研究范围内各平面空间类型院落CAD图纸汇总第227-234页
附录6 大栅栏地区研究范围内街区总平面图第234-235页
附录7 大栅栏地区研究范围内各类型院落图像信息汇总第235-574页
参考文献第574-576页
致谢第576页

论文共5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的鲁棒性人脸识别研究
下一篇:北京农村地区住宅供热用空气源热泵应用分析及适用性工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