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建成环境对老年人活动出行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概念辨析与界定 | 第9-11页 |
1.2.1 邻里 | 第9页 |
1.2.2 建成环境 | 第9-10页 |
1.2.3 康体活动 | 第10页 |
1.2.4 活动出行系统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建构 | 第17-26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2.1.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页 |
2.1.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2.2 理论模型建构 | 第20-26页 |
2.2.1 基于单一视角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3页 |
2.2.2 构建跨越单一学科的整合性理论模型 | 第23-26页 |
3 研究方法、数据采集与案例描述 | 第26-32页 |
3.1 方法与数据 | 第26-28页 |
3.2 案例描述与样本分布 | 第28-29页 |
3.3 样本数据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3.3.1 老年人活动出行特征 | 第29-30页 |
3.3.2 老年人人口社会经济特征 | 第30-32页 |
4 邻里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购物活动出行的影响分析 | 第32-40页 |
4.1 购物行为情境中的影响要素及影响效应分析 | 第32-38页 |
4.1.1 设施网点-空间分布和个体特征 | 第32-33页 |
4.1.2 街道网络-密集程度与拓扑形式 | 第33-35页 |
4.1.3 土地利用-多样性与地块尺度 | 第35-36页 |
4.1.4 公共空间-场地质量与界面活力 | 第36-38页 |
4.2 研究讨论:不同类型要素的影响效应解析 | 第38-40页 |
5 邻里建成环境对老年人休闲活动出行的影响分析 | 第40-52页 |
5.1 休闲行为情境中的影响要素及影响效应分析 | 第40-50页 |
5.1.1 户外场所-环境品质与空间视域 | 第40-44页 |
5.1.2 街道网络-密集程度与拓扑形式 | 第44-46页 |
5.1.3 土地利用-布局模式与多样性 | 第46-48页 |
5.1.4 街道空间-连接度与选择度 | 第48-50页 |
5.2 研究讨论:不同类型要素的影响效应解析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2-5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6.2 优化住区规划设计建议 | 第53-56页 |
6.2.1 兼顾购物设施的形式适宜性与空间邻近性 | 第53页 |
6.2.2 优化户外场所的空间视域设计 | 第53-54页 |
6.2.3 注重街道网络的连接形式组织 | 第54页 |
6.2.4 注重区域用地地块划分的均衡性 | 第54-55页 |
6.2.5 优先选择绿地广场用地的集中布局模式 | 第55页 |
6.2.6 增加地块街道空间的连接度 | 第55页 |
6.2.7 强化区域空间界面的互动性 | 第55-56页 |
6.3 创新与不足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A 图片、表格目录及来源 | 第61-63页 |
附录B 老年人日常活动出行调研问卷 | 第63-64页 |
附录C 样本数据统计表 | 第64-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