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山西平顺浊漳河流域宋金建筑营造技术探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1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需要第12页
        1.2.2 中国占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的需要第12-13页
        1.2.3 我国地域建筑历史研究的需要第13页
        1.2.4 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第13页
        1.2.5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13-14页
    1.3 课题研究动态第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1 文献资料法第14页
        1.4.2 实地调查法第14-15页
        1.4.3 对比分析法第15页
    1.5 研究框架第15-17页
第二章 宋金时期平顺浊漳河流域建筑自然历史文化背景分析第17-29页
    2.1 平顺浊漳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第17-21页
        2.1.1 平顺浊漳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第17-19页
        2.1.2 平顺浊漳河流域的气候第19-20页
        2.1.3 自然环境对当地建筑的影响第20-21页
    2.2 平顺浊漳河流域建筑历史沿革第21-23页
        2.2.1 平顺县历史沿革第21页
        2.2.2 主要建筑历史沿革第21-23页
    2.3 平顺浊漳河流域建筑地域文化特色分析第23-28页
        2.3.1 宗教历史变迁与地域建筑第24页
        2.3.2 民间传说与地域建筑第24-27页
        2.3.3 民风民俗与地域建筑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宋金时期平顺浊漳河流域早期建筑保存现状第29-49页
    3.1 现存建筑分布情况第29-31页
    3.2 选址布局第31-34页
        3.2.1 选址处理第31-32页
        3.2.2 环境处理第32-33页
        3.2.3 建筑群处理第33-34页
    3.3 文物建筑本体介绍第34-45页
        3.3.1 文物建筑价值第34-39页
        3.3.2 文物建筑现存状况第39-44页
        3.3.3 文物建筑危害因素第44-45页
    3.4 附属文物保存现状第45-46页
    3.5 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第46-47页
        3.5.1 文物建筑的基本特征第46-47页
        3.5.2 文物建筑开发与保护第47页
        3.5.3 文物建筑开发保护和谐发展第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宋金时期平顺浊漳河流域古建筑营造技术第49-75页
    4.1 木构古建筑的类型第49-51页
        4.1.1 屋顶形式第49-50页
        4.1.2 建筑形制第50-51页
    4.2 大木构架分析第51-68页
        4.2.1 技术分析的主体对象第52页
        4.2.2 构架的类型第52-53页
        4.2.3 平面定位第53-57页
        4.2.4 用材制度第57页
        4.2.5 柱第57-58页
        4.2.6 铺作第58-60页
        4.2.7 梁架第60-63页
        4.2.8 系头栿第63-65页
        4.2.9 角梁第65-68页
        4.2.10 典型做法第68页
    4.3 立面分析第68-69页
    4.4 艺术特点分析第69-72页
    4.5 本章小结第72-75页
第五章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龙王崇拜与建筑文化—山西地区龙王庙建造装饰艺术特征研究
下一篇:浅析宋金祭祀建筑装饰文化特征--两例关王庙的调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