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6页 |
1.2.1 土壤源热泵的发展 | 第12-14页 |
1.2.2 复合热源的土壤源热泵的发展 | 第14-16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土壤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系统 | 第17-31页 |
2.1 土壤空气复合热泵系统的原理 | 第17-19页 |
2.1.1 系统的循环环路 | 第17-18页 |
2.1.2 系统运行模式 | 第18-19页 |
2.2 工程概况及建筑逐时负荷计算 | 第19-23页 |
2.2.1 建筑描述 | 第19页 |
2.2.2 建筑相关参数设计 | 第19-22页 |
2.2.3 建筑负荷的计算 | 第22-23页 |
2.3 建筑负荷计算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2.4 机组设备选型及地埋管设计 | 第25-29页 |
2.4.1 机组设备选型 | 第25页 |
2.4.2 地埋管形式及其数量 | 第25-27页 |
2.4.3 室外热补偿器与补偿方式的选择 | 第27-28页 |
2.4.4 水泵的选择 | 第28-29页 |
2.5 系统运行模式 | 第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土壤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的 TRNSYS 模拟 | 第31-45页 |
3.1 本系统所用到的各模块介绍 | 第31-35页 |
3.1.1 热泵机组 | 第32-33页 |
3.1.2 地埋管换热器 | 第33-34页 |
3.1.3 负荷模块 | 第34-35页 |
3.1.4 其他模块 | 第35页 |
3.2 系统连接的设定 | 第35-39页 |
3.2.1 系统部件的连接 | 第35-39页 |
3.2.2 系统运行模式 | 第39页 |
3.3 系统各模块控制的设计 | 第39-44页 |
3.3.1 热泵机组的启停控制 | 第39-43页 |
3.3.2 水泵与三通的控制 | 第43-44页 |
3.3.3 室外空气补偿器的控制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系统的热平衡分析 | 第45-60页 |
4.1 年周期系统供热动态特性分析 | 第45-48页 |
4.1.1 地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4.1.2 供热季供热性能 | 第46-48页 |
4.2 年周期供冷动态特性及土壤蓄热分析 | 第48-51页 |
4.2.1 地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流体温度变化分析 | 第48-50页 |
4.2.2 供冷季供冷性能 | 第50-51页 |
4.3 年周期土壤的热平衡分析 | 第51-54页 |
4.3.1 供热季取热分析 | 第51-52页 |
4.3.2 供冷季蓄热分析 | 第52-53页 |
4.3.3 土壤热平衡分析 | 第53-54页 |
4.4 一年及多年运行土壤平均温度的变化 | 第54-57页 |
4.5 与单一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的对比 | 第57-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土壤空气复合热源热泵在严寒地区应用的经济性分析 | 第60-68页 |
5.1 土壤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系统与其他系统费用计算 | 第60-63页 |
5.1.1 初投资费用计算 | 第60-61页 |
5.1.2 运行费用计算 | 第61-63页 |
5.2 经济性分析 | 第63-65页 |
5.2.1 运行费用比较 | 第63页 |
5.2.2 经济性分析 | 第63-65页 |
5.3 系统的一种改进方案 | 第65-66页 |
5.4 节能与环保效益 | 第66-67页 |
5.4.1 节能效益 | 第66页 |
5.4.2 环保效益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