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12页 |
1.1.1 课题的来源 | 第8-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6页 |
1.3 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 第16-18页 |
1.3.1 范德华(Van der Waals)作用 | 第17页 |
1.3.2 氢键作用 | 第17页 |
1.3.3 金属配位作用 | 第17-18页 |
1.4 固/液界面的组装结果 | 第18-20页 |
1.4.1 相分离 | 第18页 |
1.4.2 随机混合 | 第18-19页 |
1.4.3 共结晶(识别) | 第19-20页 |
1.5 控制固/液界面组装结构的因素 | 第20-22页 |
1.5.1 溶质浓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1.5.2 烷基链长度的影响 | 第21页 |
1.5.3 温度的影响 | 第21页 |
1.5.4 分子本质(结构)的影响 | 第21-22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 第23页 |
2.1.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3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2 实验选用的溶剂 | 第23页 |
2.3 实验选用的基底 | 第23-24页 |
2.4 STM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5 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2.6 实验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第3章 DBA-OC_(12)和 AEMs 混合体系在 TCB/石墨表面的识别 | 第26-36页 |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3.2.1 DBA-OC_(12)/AEM-B 混合体系 | 第27-31页 |
3.2.2 DBA-OC_(12)/AEM-N 混合体系 | 第31-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bis-DBAs 和 AEMs 混合体系在 TCB/石墨界面的识别 | 第36-49页 |
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4.2.1 bisDBA-C_(12)/AEM-B 混合体系 | 第36-38页 |
4.2.2 bisDBA-C_(12)/AEM-N 混合体系 | 第38-43页 |
4.2.3 bisDBA-C_(14)/AEM-B 混合体系 | 第43-45页 |
4.2.4 bisDBA-C_(14)/AEM-N 混合体系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