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高中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1.1 生物学研究的需求第10页
        1.1.2 教育改革的需求第10-11页
        1.1.3 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第11页
    1.2 高中生物学模型建构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理论概述第14-18页
    2.1 有效性的概念第14页
    2.2 模型的界定和分类第14-15页
    2.3 模型教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第15页
        2.3.1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第15页
        2.3.2 建构主义理论第15页
        2.3.3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第15页
    2.4 我校进行有效教学研究的背景第15-18页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模型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第18-28页
    3.1 文献法现状调查分析第18-19页
    3.2 问卷调查教学现状分析第19-24页
        3.2.1 教师问卷分析第19-22页
        3.2.2 学生问卷分析第22-24页
    3.3 结论第24-28页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第28-44页
    4.1 高中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第28-34页
        4.1.1 实验对象第28页
        4.1.2 实验方法第28页
        4.1.3 实验内容第28-33页
        4.1.4 实验结果第33-34页
        4.1.5 结果分析第34页
    4.2 高中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第34-44页
        4.2.1 提高教师自身科学素养是基础第34-36页
            4.2.1.1 提高生物教师科学教育观念第34-35页
            4.2.1.2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第35-36页
        4.2.2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实施模型建构教学的有效途径第36-39页
            4.2.2.1 学生学习状态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第36-37页
            4.2.2.2 让学生组建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进行模型建构第37-39页
        4.2.3 统整模型建构课程资源,开展技能系列主题训练是关键第39-41页
        4.2.4 充分利用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有序推进教学的保证第41-4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第44-46页
    5.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4页
    5.2 结论第44-46页
附录1第46-48页
附录2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建构生物学概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