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地学论文--环境地球化学论文

闽江口沼泽湿地土壤间隙水二甲基硫动态及湿地甲烷排放与产生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5-10页
绪论第10-16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5页
        湿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研究进展第11-13页
        甲烷产生基质:二甲基硫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本文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5-16页
        研究目标第15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1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6-22页
    1.1 研究区概况第16-17页
        1.1.1 闽江河口概况第16页
        1.1.2 采样点概况第16-17页
    1.2 研究方法与试验设计第17-22页
        1.2.1 试验地布设第17页
        1.2.2 间隙水样、土样和湿地甲烷排放气样的采集第17-18页
        1.2.3 甲烷浓度测定及甲烷排放通量计算方法第18页
        1.2.4 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测定方法第18-19页
        1.2.5 水样二甲基硫测定方法第19-20页
        1.2.6 土壤间隙水溶解性甲烷测定方法第20页
        1.2.7 间隙水硫酸根离子的测定第20页
        1.2.8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0页
        1.2.9 统计分析第20-22页
第2章 闽江口沼泽湿地土壤间隙水二甲基硫含量第22-30页
    2.1 土壤间隙水二甲基硫含量时空变化特征第22-25页
        2.1.1 土壤间隙水二甲基硫含量的垂直分布及月动态第22-25页
        2.1.2 湿地土壤间隙水二甲基硫含量的比较第25页
    2.2 土样水浸震荡后浸提液中的二甲基硫含量时空变化特征第25-28页
        2.2.1 二甲基硫含量月变化特征第26页
        2.2.2 不同深度土壤浸提液中二甲基硫含量变化特征第26-27页
        2.2.3 不同湿地间的比较第27-28页
    2.3 土壤间隙水及土壤浸提液中二甲基硫含量的比较第28页
    2.4 结论第28-30页
第3章 闽江口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通量特征第30-34页
    3.1 湿地甲烷排放通量月动态第30-31页
    3.2 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季节动态第31-32页
    3.3 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间隙水二甲基硫浓度的相关分析第32页
    3.4 结论第32-34页
第4章 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及间隙水溶解性甲烷浓度第34-50页
    4.1 湿地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第34-43页
        4.1.1 湿地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垂直分布及月动态第34-37页
        4.1.2 湿地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比较第37-38页
        4.1.3 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土壤甲烷产生速率的关系分析第38-39页
        4.1.4 土壤甲烷产生速率与土样厌氧培养后浸提液中二甲基硫浓度关系分析第39-42页
        4.1.5 土壤甲烷产生速率与厌氧培养后土壤浸提液中二甲基硫浓度的关系第42-43页
    4.2 闽江口湿地土壤间隙水溶解性甲烷第43-47页
        4.2.1 湿地土壤间隙水溶解性甲烷浓度垂直分布及月动态第43-45页
        4.2.2 湿地土壤间隙水中溶解性甲烷浓度的的比较第45页
        4.2.3 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湿地土壤间隙水溶解性甲烷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45-46页
        4.2.4 湿地土壤甲烷产生速率与湿地土壤间隙水溶解性甲烷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4.3 结论第47-50页
第5章 闽江口湿地土壤间隙水硫酸根浓度和土壤理化特征及与甲烷排放的关系第50-64页
    5.1 湿地土壤间隙水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第50-54页
        5.1.1 湿地土壤间隙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月变化特征第50-51页
        5.1.2 湿地不同深度土壤间隙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的特征第51-52页
        5.1.3 2个湿地土壤间隙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比较第52页
        5.1.4 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湿地土壤间隙水硫酸根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析第52-53页
        5.1.5 湿地土壤甲烷产生速率与土壤间隙水硫酸根离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53页
        5.1.6 湿地土壤间隙水二甲基硫含量与硫酸根离子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5.2 土壤理化因子及相关性分析第54-61页
        5.2.1 土壤理化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第54-56页
        5.2.2 湿地甲烷排放通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56-60页
        5.2.3 湿地土壤甲烷产生速率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60-61页
    5.3 结论第61-6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2-74页
致谢第74-76页
个人简历第76-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汀红壤退化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土壤系统养分动态研究
下一篇:龙岩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