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学习、研究论文

见义勇为者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见义勇为者法律保护的基本问题第9-23页
    一、见义勇为的概念梳理第9-12页
        (一) 西方关于见义勇为的概念界定第9-10页
        (二) 中国关于见义勇为的概念界定第10-12页
    二、见义勇为是一种行政协助行为第12-16页
        (一) “行政协助行为”的概念第12-13页
        (二) 见义勇为界定为行政协助行为的必要性第13-14页
        (三) 见义勇为界定为行政协助行为的可行性第14-16页
    三、见义勇为者保护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6-19页
        (一) 保护对象认定模糊第16-17页
        (二) 保护费用支付主体顺序不一第17-19页
        (三) 保护措施实施情况问责制度欠缺第19页
    四、见义勇为统一立法第19-23页
        (一) 见义勇为统一立法的必要性第19-21页
        (二) 见义勇为统一立法的可行性第21-23页
第二章 见义勇为者法律保护的行为标准和主体范围第23-33页
    一、见义勇为行为标准的确定第23-28页
        (一)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过程第23-24页
        (二) 行为标准——行为主义和结果主义第24-26页
        (三) 结果辅之行为的考量标准第26-28页
    二、扩大保护见义勇为者的主体范围第28-33页
        (一) 政府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作用第28-29页
        (二) 公民社会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作用第29-31页
        (三) 政府和公民社会协调保护见义勇为者第31-33页
第三章 见义勇为者法律保护的制度设计第33-44页
    一、确认见义勇为者的程序设定第33-35页
        (一) 确认程序的提起第33-34页
        (二) 确认申请的受理和审查第34页
        (三) 行政确认决定的做出第34-35页
    二、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措施设计第35-39页
        (一) 以国家义务为主导的偿付模式第35-37页
        (二) 国家与社会相协调的保障措施第37-39页
    三、对保护见义勇为者的行政主体的问责制度设定第39-44页
        (一) 问责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保护见义勇为者第39-41页
        (二) 问责制度的具体设定第41-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行人检测与目标跟踪的多技术融合室内监控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ARM的森林防火监测终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