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边坡地震动力作用分析原理 | 第16-28页 |
2.1 QUAKE/W软件分析原理 | 第16-25页 |
2.1.1 材料本构模型 | 第16-19页 |
2.1.2 模型中的参数 | 第19-25页 |
2.2 边坡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步骤 | 第25-26页 |
2.2.1 QUAKE/W计算模块分析步骤 | 第25页 |
2.2.2 SLOPE/W边坡稳定性分析步骤 | 第25-26页 |
2.3 边坡可靠性分析方法理论 | 第26-27页 |
2.3.1 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26页 |
2.3.2 Monte-Carlo法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土质边坡地震响应数值分析 | 第28-47页 |
3.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28-30页 |
3.2 计算模型边界条件 | 第30页 |
3.3 均质土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 第30-38页 |
3.3.1 不同坡高边坡模型 | 第31-33页 |
3.3.2 不同坡角边坡模型 | 第33-35页 |
3.3.3 不同坡顶形态边坡模型 | 第35-38页 |
3.4 不同土层组合土质边坡地震响应分析 | 第38-46页 |
3.4.1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38-39页 |
3.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6页 |
3.5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工程实例--镇江体育场人工堆山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 | 第47-66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7页 |
4.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第47-54页 |
4.2.1 地形地貌 | 第47-48页 |
4.2.2 地层、岩性 | 第48-51页 |
4.2.3 构造 | 第51-53页 |
4.2.4 气象、水文地质条件 | 第53-54页 |
4.3 镇江市人工堆山地震稳定性分析 | 第54-65页 |
4.3.1 静力稳定性分析 | 第56-57页 |
4.3.2 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 第57-62页 |
4.3.3 堆山边坡稳定性可靠度分析 | 第62-65页 |
4.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