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运动演化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3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1 结构:社会与政治系统的并行 | 第11页 |
| 1.3.2 行动: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 | 第11-12页 |
| 1.3.3 意义: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建构 | 第12页 |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5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4.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2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及理论架构 | 第15-24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 2.1.1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2.1.2 邻避运动的内涵界定 | 第16页 |
| 2.1.3 演化机理的内涵 | 第16-17页 |
| 2.2 本研究相关的理论 | 第17-21页 |
| 2.2.1 国家-社会关系理论 | 第17页 |
| 2.2.2 社会运动理论 | 第17-20页 |
| 2.2.3 社会认知理论 | 第20-21页 |
| 2.3 本研究的理论架构 | 第21-24页 |
| 3 邻避运动与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 | 第24-36页 |
| 3.1 环境群体行为的几个案例 | 第24-33页 |
| 3.2 环境群体行为的案例剖析 | 第33-36页 |
| 3.2.1 政治机会结构的不均等 | 第33-34页 |
| 3.2.2 运动与媒体的关系的波动 | 第34页 |
| 3.2.3 运动动员结构的网络化 | 第34页 |
| 3.2.4 运动文化和话语的嵌入 | 第34-36页 |
| 4 邻避运动向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化的机理 | 第36-43页 |
| 4.1 演化特征 | 第36-39页 |
| 4.1.1 扩大的公众聚集规模 | 第37-38页 |
| 4.1.2 升级的群体行动方式 | 第38页 |
| 4.1.3 转移的群体行动目的 | 第38-39页 |
| 4.1.4 变化的抗议行动主体 | 第39页 |
| 4.1.5 扩张的事件影响力度 | 第39页 |
| 4.2 演化阶段 | 第39-43页 |
| 5 结论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附录 | 第49页 |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