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选题目的及课题意义 | 第7-8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7-8页 |
1.1.2 课题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现有成果综述 | 第8-12页 |
1.2.1 摆手舞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2 当前对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概述 | 第13-19页 |
2.1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概念 | 第13页 |
2.2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表现形式 | 第13-15页 |
2.2.1 大摆手的表现形式 | 第13-14页 |
2.2.2 小摆手的表现形式 | 第14-15页 |
2.3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类型 | 第15-16页 |
2.3.1 农事舞 | 第15页 |
2.3.2 狩猎舞 | 第15页 |
2.3.3 祭祀舞 | 第15-16页 |
2.4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空间 | 第16-19页 |
2.4.1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16-17页 |
2.4.2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发展的文化空间 | 第17-19页 |
3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流变 | 第19-23页 |
3.1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源头 | 第19-20页 |
3.2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时代变迁 | 第20-21页 |
3.3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在当代的表现 | 第21-23页 |
4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典型动作形态分析 | 第23-32页 |
4.1“单摆”、“双摆”、“回旋摆”动作形态分析 | 第24-29页 |
4.2“岩鹰展翅”动作形态分析 | 第29页 |
4.3“抖跳蚤”动作形态分析 | 第29-30页 |
4.4“螃蟹伸脚”动作形态分析 | 第30-32页 |
5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动律风格 | 第32-36页 |
5.1“顺” | 第32-33页 |
5.2“摆” | 第33-34页 |
5.3“颤” | 第34-35页 |
5.4“沉” | 第35-36页 |
6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审美风格 | 第36-40页 |
6.1 厚重古朴之美 | 第36页 |
6.2 夸张真实之美 | 第36-37页 |
6.3 神秘虚幻之美 | 第37-38页 |
6.4 自然和谐之美 | 第38-40页 |
7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作用与价值 | 第40-48页 |
7.1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作用 | 第40-43页 |
7.1.1 推广民族自身文化和精神 | 第40页 |
7.1.2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 第40-41页 |
7.1.3 体现本民族特色祭祀文化 | 第41-42页 |
7.1.4 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 第42-43页 |
7.2 重庆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价值 | 第43-48页 |
7.2.1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民族历史价值 | 第43-44页 |
7.2.2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休闲娱乐价值 | 第44-45页 |
7.2.3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区域经济价值 | 第45-46页 |
7.2.4 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教育价值 | 第46-48页 |
8 结语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 | 第53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