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12-21页 |
1.1 马铃薯概况 | 第12-13页 |
1.2 广西冬种马铃薯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 广西冬种马铃薯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14页 |
1.4 马铃薯养分需求 | 第14-16页 |
1.5 施肥对马铃薯的效应 | 第16-18页 |
1.5.1 施肥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 第16-17页 |
1.5.2 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3 施肥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 第18页 |
1.6 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 | 第18-19页 |
1.7 施氮对农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 第19-20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1 试验地概况 | 第21页 |
2.1.2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4 测定项目、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 第23-25页 |
2.4.1 小区测定项目 | 第23页 |
2.4.2 微区测定项目 | 第23页 |
2.4.3 样品采集 | 第23-24页 |
2.4.4 植株各器官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4.5 生理和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24页 |
2.4.6 土壤养分指标测定 | 第24页 |
2.4.7 全N含量和~(15)N丰度值测定 | 第24页 |
2.4.8 产量性状计数标准 | 第24页 |
2.4.9 氮肥利用效率计算 | 第24-25页 |
2.5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6页 |
3.1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状况的影响 | 第26-30页 |
3.1.1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的影响 | 第26页 |
3.1.2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3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4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5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9页 |
3.1.6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植株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 不同施氮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1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3.2.4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5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4页 |
3.3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营养状况的影响 | 第34-44页 |
3.3.1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各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2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各器官磷含量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3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各器官钾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各器官氮积累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5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各器官磷积累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6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各器官钾积累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肥料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1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全生育期各器官氮素积累的效应 | 第44页 |
3.4.2 不同施氮方式下氮素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 | 第44-45页 |
3.4.3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各器官氮素来源比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的效应 | 第46-48页 |
3.5.1 差值法研究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 | 第46-47页 |
3.5.2 ~(15)N示踪法研究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 | 第47-48页 |
3.6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生长体系中氮素去向的效应 | 第48-50页 |
3.6.1 不同施氮方式各土层肥料氮素残留分布 | 第48-49页 |
3.6.2 不同施氮方式各土层残留分布率 | 第49页 |
3.6.3 不同施氮方式氮素去向 | 第49-50页 |
3.7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50-53页 |
3.7.1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结薯性状的影响 | 第50-51页 |
3.7.2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51-52页 |
3.7.3 不同施氮方式对马铃薯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52-53页 |
3.8 马铃薯生理指标与产量、品质之间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3.9 农田土壤氮素平衡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64页 |
4.1 施氮方式对广西冬种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 施氮方式对广西冬种马铃薯生理状况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 施氮方式对广西冬种马铃薯营养状况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 施氮方式对全生育期马铃薯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 第59-60页 |
4.5 施氮方式对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4.6 施氮方式对马铃薯生长体系中氮素去向的影响 | 第61页 |
4.7 施氮方式对广西冬种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61-63页 |
4.8 施氮方式对农田主要氮养分平衡状况的影响 | 第63-64页 |
5 结论 | 第64-65页 |
5.1 施氮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生理、营养状况的效应 | 第64页 |
5.2 施氮方式对马铃薯氮肥利用效率及氮素去向的效应 | 第64页 |
5.3 施氮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 第64页 |
5.4 施氮方式对农田氮养分平衡状况的效应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