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个桃品种(系)主要经济性状调查与选优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9-10页 |
1.1.1 河北省桃产业概况 | 第9页 |
1.1.2 河北省桃品种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1.1.3 课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目的 | 第10-11页 |
1.2.2 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2.2.1 果实成熟期分级标准方法 | 第13页 |
2.2.2 果实品质调查方法 | 第13-14页 |
2.2.3 生长结果习性调查方法 | 第14-15页 |
2.3 品种评价与筛选方法 | 第15-16页 |
2.3.1 人工筛选法 | 第15页 |
2.3.2 层次分析法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6-31页 |
3.1. 早熟桃的果实性状分析和筛选 | 第16-19页 |
3.1.1 早熟桃的果实性状分析 | 第16-18页 |
3.1.2 早熟桃的优势品种人工筛选 | 第18-19页 |
3.2 中熟桃的果实性状分析和筛选 | 第19-23页 |
3.2.1 中熟桃的果实性状分析 | 第19-21页 |
3.2.2 中熟桃的优势品种的人工筛选 | 第21-23页 |
3.3 晚熟桃的果实性状分析和筛选 | 第23-25页 |
3.3.1 晚熟桃果实性状的分析 | 第23-25页 |
3.3.2 晚熟桃的优势品种的人工筛选 | 第25页 |
3.4 AHP(层次筛选)法对果实性状的筛选 | 第25-29页 |
3.4.1 层次筛选中权重排序 | 第25-26页 |
3.4.2 层次筛选得分标准 | 第26-27页 |
3.4.3 层次筛选结果 | 第27-29页 |
3.5 人工筛选法与层次分析法在筛选结果上的比较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1-33页 |
4.1 结论 | 第31页 |
4.2 讨论 | 第31-32页 |
4.3 创新点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附录一 81个桃品种主要果实性状记录 | 第34-40页 |
附录二 81个桃品种主要性状描述 | 第40-59页 |
附录三 优良桃品种(系)照片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