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我国地表水微污染现状 | 第10-13页 |
1.1.2 高密市孚日自来水厂水源水现状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藻类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物理法 | 第15-16页 |
1.2.2 化学法 | 第16-17页 |
1.2.3 生物法 | 第17-18页 |
1.2.4 组合工艺 | 第18页 |
1.3 水厂工艺概况 | 第18-23页 |
1.3.1 水厂工艺介绍 | 第18-20页 |
1.3.2 水厂工艺的局限性 | 第20-23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创新点 | 第23-25页 |
1.4.1 研究的目的 | 第23-24页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 | 第25-30页 |
2.1 试验内容 | 第25页 |
2.2 试验原水 | 第25-26页 |
2.3 试验分析项目与仪器 | 第26-28页 |
2.4 试验药品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炭泥系统循环吸附降解技术(CSCAB) | 第30-40页 |
3.1 炭泥系统循环吸附降解技术(CSCAB)概述 | 第30-33页 |
3.1.1 炭泥系统循环吸附降解技术(CSCAB)的提出 | 第30-31页 |
3.1.2 CSCAB技术及其优点 | 第31-32页 |
3.1.3 CSCAB技术发展前景 | 第32-33页 |
3.2 炭泥系统启动 | 第33-35页 |
3.2.1 前期准备阶段 | 第33页 |
3.2.2 生物培养 | 第33-35页 |
3.3 炭泥系统调试与运行 | 第35-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炭泥系统循环吸附降解试验 | 第40-49页 |
4.1 生物再生池处理效果 | 第40-43页 |
4.2 生物活化炭泥吸附试验研究 | 第43-45页 |
4.2.1 生物活化炭泥与未活化炭泥对比 | 第43-44页 |
4.2.2 生物活化炭泥吸附效果 | 第44-45页 |
4.3 生物活化炭泥混凝试验研究 | 第45-47页 |
4.3.1 炭泥强化混凝与常规混凝对比 | 第45-46页 |
4.3.2 炭泥强化混凝与常规混凝处理效果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影响炭泥系统去除有机物藻类效果的因素 | 第49-56页 |
5.1 水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 原水有机物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 原水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5.4 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5.6 生物活化炭泥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6.2 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