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幼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对蔡幼学家族及交游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对蔡幼学文化建树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对蔡幼学所处时代相关背景研究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蔡幼学家族、生平与个人性格 | 第13-22页 |
2.1 家族概况 | 第13-15页 |
2.2 生平经历 | 第15-18页 |
2.3 个人性格 | 第18-22页 |
3.蔡幼学仕宦生涯及其为政思想 | 第22-42页 |
3.1 蔡幼学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22-23页 |
3.2 蔡幼学的仕宦生涯 | 第23-33页 |
3.2.1 策对受挫,仕途维艰 | 第23-25页 |
3.2.2 才华难掩,被荐入朝 | 第25-28页 |
3.2.3 刚正不屈,调任地方 | 第28-30页 |
3.2.4 主战中兴,复回中央 | 第30-31页 |
3.2.5 政绩斐然,愤而请辞 | 第31-32页 |
3.2.6 壮志未酬,抱憾离世 | 第32-33页 |
3.3 与现实相得益彰的为政理念 | 第33-42页 |
3.3.1 民生边防关系论与蔡幼学的民生观 | 第33-37页 |
3.3.2 中才泛滥误国说与蔡幼学的人才观 | 第37-39页 |
3.3.3 遵旧又务实——蔡幼学的法治观 | 第39-40页 |
3.3.4 总其端揽其局——蔡幼学的统筹观 | 第40-42页 |
4.蔡幼学的学术思想及主要成就 | 第42-53页 |
4.1 蔡幼学的学术成长环境 | 第42-46页 |
4.1.1 蔡幼学交游考 | 第42-45页 |
4.1.2 永嘉学派的兴起 | 第45-46页 |
4.2 蔡幼学的学术思想 | 第46-50页 |
4.3 蔡幼学的文学成就 | 第50-53页 |
5. 对蔡幼学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 第53-59页 |
5.1 对蔡幼学为政的评价 | 第54-56页 |
5.2 对蔡幼学学术及其其他方面的评价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