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悬索桥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1.2 空间索面悬索桥的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空间索面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计算 | 第16-39页 |
2.1 概述 | 第16页 |
2.2 主缆线形计算基本原理 | 第16-22页 |
2.2.1 主缆索段的平衡方程 | 第16-17页 |
2.2.2 抛物线法 | 第17-19页 |
2.2.3 分段悬链线法 | 第19-22页 |
2.3 吊杆下端竖向力的求解 | 第22页 |
2.3.1 地锚式悬索桥 | 第22页 |
2.3.2 自锚式悬索桥 | 第22页 |
2.4 空间索面悬索桥主缆成桥线形分析方法及改进 | 第22-31页 |
2.4.1 主缆索段基本平衡方程 | 第23页 |
2.4.2 吊杆的平衡方程 | 第23-24页 |
2.4.3 主缆成桥线形计算步骤 | 第24-25页 |
2.4.4 Marquardt最小二乘法求解修正值 | 第25-27页 |
2.4.5 空间索面悬索桥的其他计算理论 | 第27-29页 |
2.4.6 空间索面悬索桥各计算理论适用性分析 | 第29-31页 |
2.5 天河大桥北汊桥主缆成桥线形分析 | 第31-38页 |
2.5.1 工程概况 | 第31-32页 |
2.5.2 荷载取值 | 第32页 |
2.5.3 成桥线形及无应力长度的计算 | 第32-36页 |
2.5.4 主缆索股下料长度计算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悬索桥空缆线形的JQKL法计算 | 第39-52页 |
3.1 悬索桥空缆线形计算理论 | 第39-41页 |
3.1.1 概述 | 第39页 |
3.1.2 空缆时理想的索鞍平行条件 | 第39-40页 |
3.1.3 无应力长度不变原理 | 第40页 |
3.1.4 目前悬索桥空缆线形计算方法及其不足 | 第40-41页 |
3.2 空缆线形的JQKL法计算 | 第41-46页 |
3.2.1 虚交点法的局限性 | 第42-44页 |
3.2.2 JQKL法的实现 | 第44-46页 |
3.3 索夹定位分析 | 第46页 |
3.4 天河大桥北汊桥空缆线形计算 | 第46-51页 |
3.4.1 预偏量计算 | 第47页 |
3.4.2 空缆线形计算 | 第47-49页 |
3.4.3 索夹放样坐标计算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空间索面悬索桥主缆线形分析程序 | 第52-60页 |
4.1 程序概述 | 第52-53页 |
4.2 纯索模块 | 第53-56页 |
4.3 空缆线形分析模块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9页 |
附录1 Marquardt修正最小二乘法主缆成桥线形分析源代码 | 第64-67页 |
附录2 JQKL法程序源代码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