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因隐藏型光伏电站功率的预测方法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1.1 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 1.2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影响电站光伏功率的主要因素 | 第14-21页 |
| 2.1 光伏发电原理和系统结构 | 第14-16页 |
| 2.1.1 光伏发电原理 | 第14-15页 |
| 2.1.2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及结构 | 第15-16页 |
| 2.2 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特性 | 第16-17页 |
| 2.3 影响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主要因素 | 第17-20页 |
| 2.3.1 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直接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2.3.2 光伏电站输出功率的间接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 2.4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光伏电站功率的主因隐藏型间接因果关系 | 第21-25页 |
| 3.1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强度 | 第21-22页 |
| 3.2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强度的时空特性 | 第22-23页 |
| 3.3 光伏电站功率的主因隐藏型间接因果关系 | 第23-24页 |
| 3.4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基于SAE模型的电站光伏功率预测方法 | 第25-32页 |
| 4.1 主因隐藏型SAE模型的结构 | 第25-27页 |
| 4.1.1 AE模型 | 第25-26页 |
| 4.1.2 SAE模型 | 第26-27页 |
| 4.2 主因隐藏型SAE模型的学习算法 | 第27-30页 |
| 4.2.1 主因隐藏型SAE模型的参数 | 第28页 |
| 4.2.2 样本集中记录的标准化 | 第28-29页 |
| 4.2.3 SAE模型参数的学习 | 第29-30页 |
| 4.3 SAE模型光伏功率预测基本流程 | 第30-31页 |
| 4.4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基于RBFNN模型的电站光伏功率预测方法 | 第32-40页 |
| 5.1 主因隐藏型RBFNN模型的结构 | 第32-33页 |
| 5.2 预测模型样本筛选 | 第33-34页 |
| 5.2.1 马氏距离 | 第33-34页 |
| 5.2.2 精选样本集中记录的标准化 | 第34页 |
| 5.3 主因隐藏型RBFNN模型学习算法 | 第34-37页 |
| 5.4 RBFNN模型的光伏功率预测流程 | 第37-39页 |
| 5.5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仿真与分析 | 第40-47页 |
| 6.1 仿真算例 | 第40-42页 |
| 6.1.1 仿真算例参数的选取 | 第40页 |
| 6.1.2 误差评价指标 | 第40-42页 |
| 6.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 6.2.1 仿真结果 | 第42-44页 |
| 6.2.2 误差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 6.3 小结 | 第45-47页 |
| 第七章 论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 第47-49页 |
| 7.1 工作总结 | 第47页 |
| 7.2 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