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林良的生平 | 第13-15页 |
第一节 社会背景 | 第13页 |
第二节 地位和身份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师承关系 | 第15-19页 |
第一节 水墨设色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工笔设色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林良花鸟画的历史地位 | 第19-23页 |
第一节 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不可或缺的人物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独树一帜的工写结合的表现方式 | 第20-21页 |
第三节 丰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语言形式 | 第21-23页 |
第四章 林良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 第23-30页 |
第一节 题材特点 | 第23-27页 |
第二节 构图宏伟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水墨写意 | 第28-30页 |
第五章 林良《灌木集禽图》的艺术价值 | 第30-44页 |
第一节 笔墨结构的创新 | 第30-35页 |
一、水墨点写为主略以淡色渲染的方法 | 第31-32页 |
二、禽鸟特征与笔墨语言的有机结合 | 第32-33页 |
三、配景形式的概括 | 第33-35页 |
第二节 禽鸟的顾盼生情 | 第35-37页 |
第三节 题材特点 | 第37-38页 |
一、四季鸟禽入画 | 第37页 |
二、植物穿插有致 | 第37-38页 |
第四节 繁而不乱、密而不塞---全景式构图 | 第38-41页 |
一、全景构图 | 第39页 |
二、分段描写 | 第39-41页 |
第五节 书法入画 | 第41-44页 |
第六章 临摹《灌木集禽图》的感想与创作之间相关性的思考 | 第44-53页 |
第一节 感想 | 第44-49页 |
一、基本功的锻炼 | 第44-47页 |
二、笔墨技巧的掌握 | 第47-48页 |
三、意境的营造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思考 | 第49-53页 |
一、重学养 | 第49-50页 |
二、重书法 | 第50-51页 |
三、重生活 | 第51-53页 |
第七章 林良写意花鸟画对后世的影响 | 第53-58页 |
第一节 对后世画家的影响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对现代学习的参考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图片来源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