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文献回顾 | 第16-44页 |
实验设计 | 第44-47页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44-4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5-46页 |
3 研究统计方法 | 第46页 |
4 研究路线 | 第46-47页 |
第一部分 基于全息Bifactor模型的心理韧性因子结构分析 | 第47-59页 |
1 研究对象 | 第4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7-49页 |
3 研究结果 | 第49-54页 |
4 讨论 | 第54-59页 |
第二部分 心理韧性的人格因素分析 | 第59-74页 |
研究一 心理韧性与 15FQ+的关系研究 | 第59-6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5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3 结果 | 第60-62页 |
4 讨论 | 第62-65页 |
研究二 心理韧性与内感受性知觉的关系研究 | 第65-7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6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65-66页 |
3 结果 | 第66-67页 |
4 讨论 | 第67-70页 |
研究三 心理韧性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 第70-74页 |
1 研究对象 | 第7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70-71页 |
3 结果 | 第71页 |
4 讨论 | 第71-74页 |
第三部分 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保护机制研究 | 第74-84页 |
研究一 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 第74-8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7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74-75页 |
3 结果 | 第75-76页 |
4 讨论 | 第76-80页 |
研究二 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 第80-84页 |
1 研究对象 | 第8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0-81页 |
3 结果 | 第81-82页 |
4 讨论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102页 |
附录 | 第102-105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