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H对煤及石油焦碳微晶结构和气化活性影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2.1 煤热解研究 | 第12-18页 |
2.1.1 煤热解过程 | 第12页 |
2.1.2 热解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2.1.3 热解焦结构 | 第14-16页 |
2.1.4 催化热解 | 第16-18页 |
2.2 煤气化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2.2.1 煤气化技术发展 | 第18-19页 |
2.2.2 煤气化反应机理 | 第19-20页 |
2.2.3 气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2.2.4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22页 |
2.3 催化气化 | 第22-24页 |
2.3.1 催化气化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2.3.2 碱金属碱土金属对气化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3 催化气化机理 | 第24页 |
2.4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24-27页 |
第3章 煤热解特性研究 | 第27-43页 |
3.1 实验内容 | 第27-30页 |
3.1.1 实验样品 | 第27-28页 |
3.1.2 实验装置与仪器 | 第28-29页 |
3.1.3 停留时间确定 | 第29-30页 |
3.2 慢速热解特性研究 | 第30-33页 |
3.2.1 慢速热解失重率 | 第30页 |
3.2.2 煤焦微晶结构变化 | 第30-33页 |
3.3 快速热解特性研究 | 第33-41页 |
3.3.1 快速热解焦失重率 | 第33-34页 |
3.3.2 快速热解焦XRD分析 | 第34-37页 |
3.3.3 快速热解焦拉曼分析 | 第37-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快速热解煤焦气化活性研究 | 第43-55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4.1.1 实验样品 | 第43页 |
4.1.2 CO_2气化实验 | 第43-44页 |
4.2 煤焦的气化反应活性 | 第44-51页 |
4.2.1 热解温度对气化活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2 KOH含量对气化活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3 热解前期与热解后期焦样气化活性 | 第48-49页 |
4.2.4 气化反应活性与微晶结构联系 | 第49-51页 |
4.3 气化模型拟合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石油焦催化热解气化 | 第55-65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5.1.1 实验样品 | 第55页 |
5.1.2 实验内容 | 第55-56页 |
5.2 失重率 | 第56页 |
5.3 快速热解石油焦结构分析 | 第56-61页 |
5.3.1 快速热解石油焦XRD分析 | 第56-58页 |
5.3.2 快速热解石油焦拉曼分析 | 第58-61页 |
5.4 石油焦气化反应活性 | 第61-63页 |
5.4.1 实验部分 | 第61页 |
5.4.2 热解温度对气化活性影响 | 第61-62页 |
5.4.3 KOH含量对气化活性的影响 | 第62页 |
5.4.4 热解前期与热解后期气化活性 | 第62-63页 |
5.5 气化模型拟合 | 第63-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