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滨江工业旧址景观重构研究--以广州市白鹅潭滨江工业旧址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图表清单第11-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5页
   ·研究背景第16-20页
   ·研究范围和内容第20-21页
     ·研究范围第20-21页
     ·研究内容第21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第21-22页
     ·研究目的第21-22页
     ·研究意义第22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22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5页
     ·研究方法第22-24页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滨江工业旧址景观重构的理论与实践第25-58页
   ·相关概念解析第25-2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7-3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7-2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8-31页
   ·滨江工业旧址景观重构的发展历程概述第31-42页
     ·国外滨江工业旧址景观重构的发展历程第31-38页
     ·国内滨江工业旧址景观重构的发展历程第38-42页
     ·国内外对比第42页
   ·滨江工业旧址的分类及景观特征第42-43页
     ·滨江工业旧址的一般分类第42页
     ·滨江工业旧址的景观特征第42-43页
   ·滨江工业旧址景观重构利用的方式第43-44页
     ·城市公园第43页
     ·博览馆第43-44页
     ·以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园区第44页
     ·旅游度假地第44页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第44-57页
     ·加拿大格兰威尔岛第44-50页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第50-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白鹅潭滨江工业旧址现状研究第58-89页
   ·白鹅潭滨江工业旧址的现状概况第58-61页
     ·分布现状与建造年代第58-60页
     ·产业类型与规模第60-61页
     ·生存现状第61页
   ·白鹅潭滨江工业旧址景观重构案例研究第61-84页
     ·案例现状分析第62-79页
     ·案例比较与总结第79-84页
   ·未实现景观重构的工业旧址现状调查第84-88页
     ·场地遗存第84-88页
     ·现状调研总结第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四章 白鹅潭滨江工业旧址景观重构对策探讨第89-104页
   ·发展模式的探讨第89-90页
   ·场地污染整治方法探讨第90-97页
     ·白鹅潭滨江工业旧址的主要污染第90-91页
     ·水体的净化、利用技术第91-95页
     ·土壤污染处理技术第95-97页
   ·景观重构手法的探讨第97-103页
     ·重构新旧对比协调的整体景观第98页
     ·营造具有弹性的建筑空间第98页
     ·打造多元的公共空间第98-102页
     ·重构工业设备、构筑物,增强场地的可意向性第102页
     ·强化具有景观与历史价值的地表痕迹第102-103页
     ·艺术化处理场地的废料第103页
     ·丰富植物配置第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五章 广州铁路南站景观重构方案设计尝试第104-136页
   ·项目背景第104-105页
     ·项目概况第104页
     ·区位特征第104-105页
   ·设计研究第105-112页
     ·场地历史沿革第105-106页
     ·场地遗存第106-109页
     ·价值评估第109-110页
     ·功能定位第110-112页
   ·场地污染整治第112-114页
     ·土壤污染的整治第112-113页
     ·水体的处理第113-114页
   ·具体设计第114-135页
     ·总平面布局第114-116页
     ·功能分区第116-117页
     ·交通组织第117-118页
     ·建筑改造设计第118-121页
     ·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第121-125页
     ·构筑物改造设计第125页
     ·地表痕迹的处理第125-126页
     ·废料的处理第126页
     ·种植设计第126页
     ·人工湿地系统设计第126-135页
   ·设计的可取与不足之处第135页
     ·可取之处第135页
     ·不足之处第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6页
结论第136-138页
 主要结论第136页
 研究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7页
附录第147-1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附件第153-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结构协同弹塑性分析和试验的研究
下一篇:新型阻尼器的工作机理及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