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7页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一、制度建设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7-20页 |
(一) 制度建设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1. 制度 | 第17页 |
2. 党的制度 | 第17-18页 |
(二) 党的制度建设 | 第18页 |
1. 党的制度建设 | 第18页 |
2.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 | 第18页 |
(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制度建设的思想 | 第18-20页 |
二、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 第20-27页 |
(一)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背景 | 第20-23页 |
1. 国际国内的主流趋势由战争向谋求和平转变 | 第20页 |
2. 土地制度改革取得巨大成果 | 第20-21页 |
3. 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 | 第21-22页 |
4. 党的任务由革命向建设转变 | 第22-23页 |
5. 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变 | 第23页 |
(二)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 第23-27页 |
1. 党内存在地方主义、分散主义和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 | 第23-24页 |
2. 党内存在个人包办、个人专断的问题 | 第24-25页 |
3. 党内存在着民主生活不健全的状况 | 第25页 |
4. 广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党要为执政做准备 | 第25-27页 |
三、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主要特点 | 第27-34页 |
(一)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 | 第27-31页 |
1. 建立党内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全党集中统一 | 第27-28页 |
2. 健全党委制并制定党委会工作方式,扩大党内民主 | 第28-29页 |
3. 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 第29-30页 |
4. 规范各部门的工作制度 | 第30-31页 |
(二)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主要特点 | 第31-34页 |
1. 理论的前瞻性 | 第31页 |
2. 执政的奠基性 | 第31-32页 |
3. 制度的科学性 | 第32页 |
4. 制度的可操作性 | 第32-34页 |
四、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 第34-42页 |
(一)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 | 第34-37页 |
1. 实事求是的思想是贯穿于党的制度建设的主线 | 第34-35页 |
2. 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第35页 |
3. 与时俱进,推进制度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源泉 | 第35-36页 |
4. 解放思想,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基本方略 | 第36-37页 |
(二)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现实启示 | 第37-42页 |
1. 党的制度建设要以党章为统领 | 第37页 |
2. 必须强化党的制度意识,树立理性的制度观念 | 第37-38页 |
3. 必须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 第38-39页 |
4. 要把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相结合 | 第39页 |
5. 必须抓好党的制度建设的各个环节 | 第39-42页 |
(1) 制度制定要完善 | 第40页 |
(2) 制度执行要彻底 | 第40-41页 |
(3) 制度监督要有力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