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引 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 第10-12页 |
二、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组织模式实证分析 | 第12-25页 |
(一)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的人员结构 | 第12-21页 |
(二)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任期 | 第21页 |
(三)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的遴选和管理机制 | 第21-24页 |
(四)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 | 第24-25页 |
三、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案件受理模式实证分析 | 第25-31页 |
(一)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案件受理模式 | 第25-28页 |
(二)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受理案件的类型 | 第28-31页 |
四、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案件审理模式实证分析 | 第31-42页 |
(一)审理案件的方式 | 第31-34页 |
(二)案审会人员配备 | 第34-36页 |
(三)回避程序 | 第36-37页 |
(四)调解程序 | 第37-38页 |
(五)决策程序 | 第38-42页 |
五、我国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的发展展望 | 第42-52页 |
(一)建立外部委员主导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 | 第42-44页 |
(二)准确定位行政复议委员会办公室为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 第44-45页 |
(三)扩大案件受理范围,构建相对集中型的案件受理模式 | 第45-46页 |
(四)确立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书面审理为例外的审理方式 | 第46-47页 |
(五)引入并推行司法化的程序制度:回避、听证、调解 | 第47-49页 |
(六)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摒弃“拍板”型决策模式 | 第49页 |
(七)复议机关作被告,行政复议委员会地位的重置 | 第49-52页 |
六、结 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后记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