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 ·新型宫内节育器研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宫内节育器的概况 | 第14-17页 |
| ·宫内节育器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 ·宫内节育器现存的问题 | 第15-16页 |
| ·含铜宫内节育器现存的问题 | 第16-17页 |
| ·硅橡胶概论 | 第17-22页 |
| ·医用硅橡胶材料 | 第19-20页 |
| ·硅橡胶生物相容性的改性方法 | 第20-22页 |
| ·等离子表面改性 | 第20-21页 |
| ·表面接枝改性 | 第21页 |
| ·表面涂层改性 | 第21-22页 |
| ·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22-25页 |
| ·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简介 | 第22-23页 |
| ·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3-25页 |
| ·硅橡胶/铜粉复合材料作为IUD 材料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生物相容性好 | 第25-26页 |
| ·铜离子释放平稳 | 第26页 |
| ·避免金属铜与子宫内膜的直接接触 | 第26-27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 ·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SiR/PEG/A/Cu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第29-55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 ·实验原料 | 第29-30页 |
| ·主要设备 | 第30页 |
| ·SiR/PEG/A/Cu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0页 |
| ·模拟宫腔液的配制 | 第30-31页 |
| ·复合材料的抽提 | 第31页 |
| ·分析测试 | 第31-32页 |
| ·扫描电镜(SEM)测试 | 第31页 |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31页 |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1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1页 |
| ·热重(TG)分析 | 第31-32页 |
| ·表面接触角测试 | 第32页 |
| ·吸水率测试 | 第32页 |
| ·铜离子释放性能测试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54页 |
| ·SEM 分析 | 第32-34页 |
| ·XRD 分析 | 第34-3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7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37-40页 |
| ·热重分析 | 第40-43页 |
| ·表面接触角分析 | 第43-46页 |
| ·吸水率测试 | 第46-49页 |
| ·铜离子释放性能的研究 | 第49-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三章 SiR/Cu-HEMA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第55-76页 |
|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 ·实验原料 | 第55-56页 |
| ·主要设备 | 第56页 |
| ·改性铜粉的制备 | 第56-57页 |
| ·SiR/Cu-HEMA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57页 |
| ·分析与测试 | 第57页 |
| ·材料的表征 | 第57页 |
| ·铜粉包覆效果测试 | 第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5页 |
| ·铜粉改性的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 ·SEM 分析 | 第57-61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1页 |
| ·XRD 分析 | 第61-62页 |
| ·热重分析 | 第62-63页 |
| ·KH 570 用量对铜粉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63页 |
| ·HEMA 用量对Cu KH 570 颗粒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 ·AIBN 用量对Cu KH 570 颗粒包覆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 ·SiR/Cu-HEMA 复合材料制备的结果与讨论 | 第65-75页 |
| ·SEM 分析 | 第65-66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 ·热重分析 | 第67-68页 |
| ·表面接触角分析 | 第68-70页 |
| ·吸水率测试 | 第70-72页 |
| ·铜离子释放性能的研究 | 第72-75页 |
| ·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四章 SiR/B/Cu-KH-570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76-93页 |
|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 ·实验原料 | 第76-77页 |
| ·主要设备 | 第77页 |
| ·基本配方 | 第77页 |
| ·SiR/B/Cu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77页 |
| ·分析测试 | 第7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7-92页 |
| ·SEM 分析 | 第77-79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79-80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80-83页 |
| ·热重分析 | 第83-84页 |
| ·表面接触角分析 | 第84-86页 |
| ·吸水率测试 | 第86-88页 |
| ·铜离子释放性能的研究 | 第88-92页 |
| ·小结 | 第92-93页 |
| 结论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
| 附件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