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文献简析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反恐防控体系的概念框架 | 第19-28页 |
2.1 反恐防控体系理念的提出 | 第19-20页 |
2.2 反恐防控体系的概念及其本质 | 第20-22页 |
2.2.1 反恐防控体系的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2.2 反恐防控体系的本质 | 第22页 |
2.3 反恐防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 第22-25页 |
2.3.1 防控力量 | 第22-23页 |
2.3.2 组织指挥系统 | 第23-24页 |
2.3.3 运行保障系统 | 第24页 |
2.3.4 防控业务系统 | 第24-25页 |
2.4 反恐防控体系的基本特征 | 第25-26页 |
2.5 反恐防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建设的总体目标 | 第26-27页 |
2.5.1 反恐防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26-27页 |
2.5.2 反恐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深圳市反恐工作现状及恐怖活动的特点 | 第28-34页 |
3.1 深圳市反恐工作现状 | 第28-31页 |
3.1.1 取得的发展和成就 | 第28-29页 |
3.1.2 存在的不足 | 第29-31页 |
3.2 深圳市恐怖活动的特点 | 第31-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国外反恐实践及其启示 | 第34-41页 |
4.1 美国反恐实践 | 第34-36页 |
4.1.1 背景与演绎 | 第34页 |
4.1.2“9·11”事件之后袭击美国恐怖活动的特点 | 第34-35页 |
4.1.3 美国的应对策略 | 第35-36页 |
4.2 俄罗斯反恐实践 | 第36-38页 |
4.2.1 背景与演绎 | 第36-37页 |
4.2.2 恐怖活动的特点 | 第37页 |
4.2.3 俄罗斯的应对策略 | 第37-38页 |
4.3 英国反恐实践 | 第38-39页 |
4.3.1 背景与演绎 | 第38页 |
4.3.2 恐怖活动的特点 | 第38页 |
4.3.3 英国的应对策略 | 第38-39页 |
4.4 美、俄、英三国反恐实践的启示 | 第39-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深圳市反恐防控体系建设方案 | 第41-58页 |
5.1 组织指挥系统建设 | 第41-43页 |
5.1.1 升级和完善反恐组织领导机构 | 第41-42页 |
5.1.2 明确各级反恐机构及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 | 第42-43页 |
5.2 运行保障系统建设 | 第43-46页 |
5.2.1 完善工作考核机制 | 第43-44页 |
5.2.2 完善群众动员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5.2.3 完善反恐人员编制、经费保障机制 | 第45页 |
5.2.4 完善法律保障 | 第45-46页 |
5.3 防控业务系统建设 | 第46-57页 |
5.3.1 反恐情报信息网建设 | 第46-48页 |
5.3.2 社会面防控网建设 | 第48-50页 |
5.3.3 重点人员、重点防护目标、重点行业防控网建设 | 第50-51页 |
5.3.4 虚拟社会防控网建设 | 第51-53页 |
5.3.5 应急处置网建设 | 第53-56页 |
5.3.6 侦查打击网建设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