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研究背景和现状 | 第9-11页 |
| 1.2.1 硅基液晶 | 第9-10页 |
| 1.2.2 表面等离子体 | 第10-11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第13-23页 |
| 2.1 液晶的基本概念 | 第13-17页 |
| 2.2 液晶的光电特性 | 第17-19页 |
| 2.3 全息视频显示中LCOS面临的问题 | 第19-21页 |
| 2.4 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新LCOS结构 | 第23-35页 |
| 3.1 表面等离子体 | 第23-27页 |
| 3.1.1 金属色散关系 | 第23-24页 |
| 3.1.2 金属—电介质结构 | 第24-27页 |
| 3.1.3 表面等离子体基本特性 | 第27页 |
| 3.2 表面等离子共振 | 第27-31页 |
| 3.2.1 光栅激发 | 第28-29页 |
| 3.2.2 棱镜激发 | 第29-31页 |
| 3.3 基于SPR的LCOS结构模型 | 第31-34页 |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基于特异介质表面(metasurface)的LCOS结构 | 第35-48页 |
| 4.1 MDM结构性质 | 第35-38页 |
| 4.2 Fabry-Perot共振子模型 | 第38-39页 |
| 4.3 基于metasurface的LCOS的结构 | 第39-47页 |
| 4.3.1 基于GSP的LCOS单元结构 | 第41-44页 |
| 4.3.2 基于梯度metasurface的LCOS单元结构 | 第44-47页 |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