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路基路面渗流特性现场试验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的数值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饱和-非饱和多孔介质渗流理论的简要分析 | 第20-37页 |
2.1 饱和多孔介质渗流的基本方程及微分方程 | 第20-23页 |
2.1.1 运动方程 | 第20-21页 |
2.1.2 连续性方程 | 第21-22页 |
2.1.3 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 第22-23页 |
2.1.4 非稳定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 第23页 |
2.2 非饱和多孔介质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23-27页 |
2.2.1 饱和度 | 第23-24页 |
2.2.2 基质吸力 | 第24页 |
2.2.3 土水特征曲线 | 第24-26页 |
2.2.4 水力传导系数 | 第26-27页 |
2.3 饱和-非饱和多孔介质渗流的基本理论 | 第27-33页 |
2.3.1 水土势基本理论 | 第27-29页 |
2.3.2 饱和-非饱和渗流Darcy定律 | 第29-30页 |
2.3.3 饱和-非饱和多孔介质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 第30-31页 |
2.3.4 定解条件 | 第31-33页 |
2.4 路基路面降雨入渗基本理论 | 第33-36页 |
2.4.1 路基路面降雨入渗曲线 | 第33-34页 |
2.4.2 路基路面降雨入渗模型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多雨地区路基路面渗流现场试验研究(以广州市北二环高速公路为例) | 第37-5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7-38页 |
3.1.1 气象与水文地质 | 第38页 |
3.1.2 路基填料 | 第38页 |
3.2 试验监测设备及布设 | 第38-43页 |
3.2.1 试验监测设备 | 第38-39页 |
3.2.2 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39-40页 |
3.2.3 监测系统布设 | 第40-43页 |
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53页 |
3.3.1 降雨量统计资料 | 第43-44页 |
3.3.2 路基体积含水率变化规律 | 第44-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74页 |
4.1 模型的建立 | 第54-58页 |
4.1.1 SEEP/W数值分析软件 | 第54页 |
4.1.2 几何模型 | 第54-55页 |
4.1.3 材料参数 | 第55-56页 |
4.1.4 单元类型 | 第56-57页 |
4.1.5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第57-58页 |
4.2 数值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58-61页 |
4.2.1 路基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比 | 第59-60页 |
4.2.2 路基不同高程位置含水率分布对比 | 第60-61页 |
4.3 降雨条件下路基路面渗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61-73页 |
4.3.1 数值模拟分析的工况设计 | 第61-62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6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对路基路面渗流的影响 | 第74-85页 |
5.1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简介 | 第74-76页 |
5.1.1 边缘排水系统 | 第75页 |
5.1.2 排水层排水系统 | 第75-76页 |
5.2 路面排水系统对路基路面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影响 | 第76-83页 |
5.2.1 工况基本信息 | 第76页 |
5.2.2 结果分析 | 第76-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