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工作与技术 | 第12-26页 |
2.1 位置隐私保护系统结构 | 第12-13页 |
2.2 位置隐私保护模型 | 第13-15页 |
2.3 保护位置隐私查询技术 | 第15-19页 |
2.3.1 空间匿名技术 | 第15-16页 |
2.3.2 假位置技术 | 第16-17页 |
2.3.3 空间转换技术 | 第17-19页 |
2.4 常用攻击方法 | 第19-21页 |
2.4.1 针对快照查询的攻击方式 | 第19-20页 |
2.4.2 针对连续查询的攻击方式 | 第20-21页 |
2.5 连续型位置隐私保护查询策略 | 第21-22页 |
2.6 基于道路网的位置隐私保护 | 第22-26页 |
2.6.1 道路网抽象模型 | 第23页 |
2.6.2 道路网匿名方法 | 第23-24页 |
2.6.3 道路网查询处理策略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用户概率分布的位置隐私保护可调控算法 | 第26-33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相关概念及问题描述 | 第26-27页 |
3.2.1 相关概念 | 第26-27页 |
3.2.2 问题描述 | 第27页 |
3.3 (K,l,d)隐私保护模型 | 第27-28页 |
3.4 关于隐私安全性与查询效率可调控算法 | 第28-30页 |
3.4.1 基于控制因子的微调控隐私保护方法 | 第28-29页 |
3.4.2 基于隐私效用比的可调控算法 | 第29-30页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基于k近邻安全区域的连续查询隐私保护方法 | 第33-43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问题描述与相关概念 | 第33-34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33-34页 |
4.2.2 相关概念 | 第34页 |
4.3 连续k近邻查询隐私保护策略 | 第34-40页 |
4.3.1 计算基于道路网的k近邻安全区域 | 第35-36页 |
4.3.2 空路段上定位k近邻分割点 | 第36-38页 |
4.3.3 客户端查询算法 | 第38-40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基于Voronoi图的连续查询隐私保护算法 | 第43-50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问题描述和相关概念 | 第43-44页 |
5.2.1 问题描述 | 第43页 |
5.2.2 相关概念 | 第43-44页 |
5.3 服务器端κNN查询算法 | 第44-46页 |
5.4 匿名服务器端隐私保护算法 | 第46-47页 |
5.5 客户端算法 | 第47-48页 |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