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因机制及演化模式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创新点摘要第10-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38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36页
     ·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第16-26页
     ·次生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第26-31页
     ·孔隙演化第31-33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次生孔隙研究现状第33-36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6-38页
     ·研究内容第36-37页
     ·技术路线第37-38页
第二章 地质概况第38-42页
   ·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第39页
   ·地层发育特征第39-40页
     ·孔店组第40页
     ·沙河街组第40页
     ·东营组第40页
   ·重点研究区概况第40-42页
第三章 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分布特征第42-53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概念第42-45页
   ·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次生孔隙带分布特征第45-48页
   ·民丰洼陷北带古近系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特征第48-53页
     ·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第50-52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特征第52-53页
第四章 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因机制第53-103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储层沉积特征第53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类型及特征第53-61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Ⅰ次生孔隙类型及特征第55-56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Ⅱ次生孔隙类型及特征第56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Ⅲ次生孔隙类型及特征第56-61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Ⅳ次生孔隙类型及特征第61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含油性特征第61-62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岩作用特征及演化第62-78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Ⅰ成岩作用特征及演化第62-67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Ⅱ成岩作用特征及演化第67-68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Ⅲ成岩作用特征及演化第68-75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Ⅳ成岩作用特征及演化第75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岩作用差异性第75-78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岩环境特征及演化第78-93页
     ·温度、压力特征及演化第78-81页
     ·流体介质特征及演化第81-93页
   ·成岩环境演化与储层改造第93-100页
     ·沙四下亚段成岩环境演化与储层改造第93-97页
     ·沙四上亚段成岩环境演化与储层改造第97-100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因机制第100-103页
     ·沙四下亚段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因机制第100-101页
     ·沙四上亚段次生孔隙发育带成因机制第101-103页
第五章 次生孔隙发育带演化模式第103-117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形成与保存的控制因素第103-112页
     ·沉积成岩作用对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控制作用第103-107页
     ·油气充注对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控制作用第107-109页
     ·砂砾岩体分布位置对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控制作用第109-112页
     ·超压对次生孔隙发育带的控制作用第112页
   ·次生孔隙发育带演化模式第112-117页
     ·演化模式第112-115页
     ·石油地质意义第115-117页
结论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作者简介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二维成像测井的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非均质稠油油藏复合调驱技术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