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3-16页 |
1.2.1 对工业化住宅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对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协同作用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对设计要素系统整合的研究(IPD)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1.5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第18页 |
1.6 研究方案 | 第18-20页 |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1.8 研究的关键技术 | 第21-22页 |
1.9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页 |
1.10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1.10.1 研究的特色 | 第22页 |
1.10.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2-24页 |
上篇 基础理论研究 | 第24-66页 |
第二章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转型 | 第25-40页 |
2.1 工业化住宅发展历程 | 第25-31页 |
2.1.1 问题导入——工业化住宅推广不佳 | 第25-26页 |
2.1.2 国外工业化住宅发展概述 | 第26-29页 |
2.1.3 国内工业化住宅发展概述 | 第29-31页 |
2.2 阻碍工业化住宅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2.3 向制造业学习——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转型 | 第33-40页 |
2.3.1 制造业中产品的发展变革 | 第33-36页 |
2.3.2 基于制造业经验的工业化住宅"个性化量产"概念的提出 | 第36页 |
2.3.3 工业化住宅设计模式转型——从线性走向协同 | 第36-40页 |
第三章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40-57页 |
3.1 协同设计的基本观点与发展脉络 | 第40-47页 |
3.1.1 协同的概念 | 第40页 |
3.1.2 协同学的基本理论与观点 | 第40-42页 |
3.1.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 第42-44页 |
3.1.4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 | 第44-47页 |
3.2 协同设计的定义 | 第47页 |
3.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定义与特征 | 第47-48页 |
3.4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支撑技术 | 第48-57页 |
3.4.1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中的核心作用 | 第48-51页 |
3.4.2 系统工程技术对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影响 | 第51-53页 |
3.4.3 并行工程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 第53-55页 |
3.4.4 精益建造原则在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 | 第57-66页 |
4.1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研究方法 | 第57页 |
4.2 本章的技术路线 | 第57-58页 |
4.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关键要素清单的确定 | 第58-60页 |
4.3.1 文献来源 | 第58页 |
4.3.2 初始关键要素的确定 | 第58-60页 |
4.4 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60-65页 |
4.4.1 问卷调查 | 第60-62页 |
4.4.2 数据分析 | 第62-65页 |
4.4.3 关键要素的确定 | 第65页 |
4.5 本章结论 | 第65-66页 |
中篇 关键要素研究 | 第66-136页 |
第五章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技术平台 | 第67-93页 |
5.1 本章研究目的 | 第67-68页 |
5.2 本章的技术路线 | 第68页 |
5.3 协同设计技术平台的层级架构及概念诠释 | 第68-72页 |
5.3.1 协同设计技术平台的层级架构 | 第68-69页 |
5.3.2 概念诠释 | 第69-71页 |
5.3.3 初始假设与研究方法 | 第71-72页 |
5.4 面向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框架 | 第72-76页 |
5.4.1 BIM框架的评论 | 第72-74页 |
5.4.2 BIM框架的挑选 | 第74-76页 |
5.4.3 面向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框架的构建 | 第76页 |
5.5 针对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协议 | 第76-83页 |
5.5.1 BIM协议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的引介 | 第76-77页 |
5.5.2 BIM协议相关资料的搜集 | 第77-78页 |
5.5.3 BIM协议的开放性译码 | 第78-79页 |
5.5.4 BIM协议的主轴译码 | 第79-81页 |
5.5.5 BIM协议的选择性译码 | 第81-83页 |
5.5.6 针对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协议的结论 | 第83页 |
5.6 适合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软件 | 第83-92页 |
5.6.1 BIM软件的调研及初步筛选 | 第84-88页 |
5.6.2 BIM软件的分析与评估 | 第88-90页 |
5.6.3 BIM软件的最终评价 | 第90-91页 |
5.6.4 本节结论 | 第91-92页 |
5.7 本章结论 | 第92-93页 |
第六章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中的冲突消解 | 第93-112页 |
6.1 本章研究目的 | 第93页 |
6.2 本章的技术路线 | 第93-94页 |
6.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冲突的分析 | 第94-97页 |
6.3.1 冲突产生的原因 | 第94-95页 |
6.3.2 冲突的特点 | 第95-96页 |
6.3.3 冲突的分类 | 第96-97页 |
6.3.4 冲突消解的意义 | 第97页 |
6.4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冲突的检测 | 第97-104页 |
6.4.1 冲突检测的定义 | 第97-98页 |
6.4.2 基于BIM的冲突检测分析 | 第98-99页 |
6.4.3 基于BIM的冲突检测软件比较 | 第99-100页 |
6.4.4 基于BIM的冲突检测流程与方法 | 第100-104页 |
6.5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冲突的消解 | 第104-110页 |
6.5.1 基于BIM的协同冲突消解方法 | 第104-105页 |
6.5.2 基于BIM的信息冲突消解方法 | 第105-107页 |
6.5.3 基于BIM的流程冲突消解方法 | 第107-109页 |
6.5.4 基于BIM的资源冲突消解方法 | 第109-11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七章 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的构建研究 | 第112-136页 |
7.1 本章研究目的 | 第112页 |
7.2 本章的技术路线 | 第112-113页 |
7.3 工业化住宅构建部品BIM模型库的系统分析 | 第113-119页 |
7.3.1 工业化住宅部品的概念 | 第113-116页 |
7.3.2 工业化住宅部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16-117页 |
7.3.3 构建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的必要性 | 第117-118页 |
7.3.4 构建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在协同设计方面的优势 | 第118-119页 |
7.4 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的构建原则 | 第119-133页 |
7.4.1 模块信息化原则 | 第120-125页 |
7.4.2 通用系列化原则 | 第125-128页 |
7.4.3 信息标准化原则 | 第128-133页 |
7.5 工业化住宅部品BIM模型库的构建与管理流程 | 第133-134页 |
7.5.1 总体方案规划 | 第133-134页 |
7.5.2 管理规范确立 | 第134页 |
7.5.3 系统平台搭建 | 第134页 |
7.5.4 模型数据导入 | 第134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下篇 系统整合模式与应用方法 | 第136-172页 |
第八章 基于BIM和IPD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系统整合 | 第137-149页 |
8.1 本章研究目的 | 第137页 |
8.2 本章的技术路线 | 第137-138页 |
8.3 IPD的概念 | 第138-139页 |
8.4 IPD与传统项目交付模式的区别 | 第139-141页 |
8.4.1 项目交付模式的发展历程 | 第139-140页 |
8.4.2 IPD与传统项目交付模式的对比 | 第140-141页 |
8.5 IPD的特征 | 第141-143页 |
8.6 BIM功能与IPD特征的关系矩阵 | 第143-146页 |
8.6.1 关系矩阵的构建 | 第144页 |
8.6.2 交互关系的释义 | 第144-146页 |
8.7 基于BIM和IPD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系统整合模式 | 第146-147页 |
8.8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九章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研究 | 第149-172页 |
9.1 本章研究目的 | 第149页 |
9.2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内容 | 第149-150页 |
9.3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目标 | 第150-153页 |
9.3.1 向协同建造转型 | 第150-151页 |
9.3.2 质量维护的提升 | 第151-152页 |
9.3.3 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 | 第152-153页 |
9.4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工具——BIM技术的系统架构 | 第153-159页 |
9.4.1 BIM成为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核心工具的原因 | 第153页 |
9.4.2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目标 | 第153-154页 |
9.4.3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信息管理平台 | 第154-156页 |
9.4.4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模型架构 | 第156-157页 |
9.4.5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软件 | 第157-158页 |
9.4.6 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BIM辅助工具 | 第158-159页 |
9.5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 第159-171页 |
9.5.1 基于BIM的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整体流程 | 第159页 |
9.5.2 前期策划阶段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 第159-162页 |
9.5.3 协同设计阶段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 第162-167页 |
9.5.4 协同建造阶段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 第167-170页 |
9.5.5 运维管理阶段工业化住宅协同设计的应用方法 | 第170-171页 |
9.6 本章小结 | 第171-172页 |
结论 | 第172-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84页 |
附录 | 第184-186页 |
作者简介 | 第186-187页 |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学术成果清单 | 第187-188页 |
致谢 | 第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