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语义学与循环问题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2-18页 |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12-15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 三、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意向性的自然化 | 第18-26页 |
| 一、意向性 | 第18-20页 |
| 二、自然化 | 第20-22页 |
| 三、自然化理论 | 第22-23页 |
| 1. 德雷斯克的协变理论 | 第22-23页 |
| 2. 福多的非对称依赖关系理论 | 第23页 |
| 四、析取问题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目的论语义学 | 第26-32页 |
| 一、从生产到消费 | 第26-29页 |
| 二、表征与行为 | 第29-32页 |
| 第三章 循环问题 | 第32-39页 |
| 一、谢伊的论证 | 第32-34页 |
| 二、信息目的论语义学 | 第34-37页 |
| 1. 相关性信息的因果规定 | 第35页 |
| 2. 相关性信息的范围规定 | 第35-37页 |
| 三、功能主义的补充论证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为目的论语义学辩护 | 第39-47页 |
| 一、信息目的论语义学的问题 | 第39-42页 |
| 1. 携带相关性信息的矛盾问题 | 第39-40页 |
| 2. 相关性信息与局域常发自然信息 | 第40-42页 |
| 二、循环问题的解决 | 第42-47页 |
| 1. 目的论语义学的解释力 | 第42-43页 |
| 2. 后顾型特征 | 第43-45页 |
| 3. 多元因果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