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量子点的光物理特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1.1 非线性光学概述 | 第9-13页 |
| 1.1.1 非线性光学发展历史 | 第9-10页 |
| 1.1.2 非线性光学材料 | 第10-13页 |
| 1.2 量子点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1.2.1 表面效应 | 第14页 |
| 1.2.2 量子限域效应 | 第14页 |
| 1.2.3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4页 |
| 1.2.4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4-15页 |
| 1.3 碳量子点概述 | 第15-18页 |
| 1.3.1 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 1.3.2 在金属粒子检测领域的应用 | 第16-17页 |
| 1.3.3 在能量转换领域的应用 | 第17-18页 |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 1.5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非线性光学基本原理及测量技术 | 第20-36页 |
| 2.1 非线性光学基本原理 | 第20-24页 |
| 2.1.1. 介质的极化 | 第20-21页 |
| 2.1.2 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 第21-23页 |
| 2.1.3 饱和吸收和反饱和吸收 | 第23页 |
| 2.1.4 双光子吸收 | 第23-24页 |
| 2.2 非线性测量技术 | 第24-25页 |
| 2.2.1 非线性干涉法 | 第24页 |
| 2.2.2 非线性椭圆偏振法 | 第24页 |
| 2.2.3 简并四波混频 | 第24页 |
| 2.2.4 光束畸变法 | 第24-25页 |
| 2.2.5 Z-scan技术 | 第25页 |
| 2.2.6 Top-hat Z-scan技术 | 第25页 |
| 2.3 Z-scan技术基本原理与理论分析 | 第25-31页 |
| 2.3.1 Z-scan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25-28页 |
| 2.3.2 Z-scan技术的理论分析 | 第28-31页 |
| 2.4 泵浦—探测技术 | 第31-35页 |
| 2.4.1 基于相位物体泵浦—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 2.4.2 PO泵浦—探测技术理论分析 | 第33-35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碳量子点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 第36-57页 |
| 3.1 碳量子点简介 | 第36-38页 |
| 3.2 Z-scan实验装置 | 第38-40页 |
| 3.3 碳量子点的Z-scan实验 | 第40-51页 |
| 3.3.1 纳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Z-scan实验 | 第40-43页 |
| 3.3.2 皮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Z-scan实验 | 第43-46页 |
| 3.3.3 飞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Z-scan实验 | 第46-51页 |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碳量子点的动力学过程 | 第57-62页 |
| 4.1 泵浦—探测实验装置 | 第57-58页 |
| 4.2 碳量子点的泵浦—探测实验 | 第58-61页 |
| 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