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我国水环境现状与水处理标准 | 第14-16页 |
1.1.1 我国水环境现状 | 第14-15页 |
1.1.2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 第15-16页 |
1.2 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 第16-20页 |
1.2.1 污水生物脱氮处理原理及技术特点 | 第16页 |
1.2.2 移动床生物膜法的原理及技术特点 | 第16-17页 |
1.2.3 泥膜复合处理技术及特点 | 第17-18页 |
1.2.4 泥膜复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 第18-20页 |
第2章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20-30页 |
2.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20-21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2.3 团岛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概况 | 第21-24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24-30页 |
2.4.1 常规指标分析 | 第24-25页 |
2.4.2 SND率计算方法 | 第25页 |
2.4.3 脱氮功能菌分子生态学分析方法 | 第25-30页 |
第3章 泥膜复合强化污水生物脱氮能力研究 | 第30-38页 |
3.1 泥膜复合强化污水生物系统有机物处理效果分析 | 第31-33页 |
3.2 泥膜复合强化污水生物系统脱氮除磷处理效果分析 | 第33-35页 |
3.2.1 泥膜复合强化污水生物系统脱氮处理效果分析 | 第33-35页 |
3.2.2 泥膜复合强化污水生物系统除磷处理效果分析 | 第35页 |
3.3 系统各单元沿程脱氮效果分析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泥膜复合强化污水生物脱氮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38-62页 |
4.1 活性污泥厌氧反应区段脱氮规律研究 | 第38-49页 |
4.1.1 进水水质及污泥回流对厌氧反应区段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39-46页 |
4.1.2 搅拌跌水复氧对厌氧反应区段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46-49页 |
4.2 泥膜复合好氧反应区段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影响因素研究 | 第49-60页 |
4.2.1 泥膜复合系统好氧反应区段同步硝化反硝化运行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4.2.2 泥膜复合系统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分析 | 第52-54页 |
4.2.3 溶解氧对好氧反应区段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4 碳氮比对好氧反应区段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56-59页 |
4.2.5 污泥浓度对好氧反应区段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泥膜复合强化污水生物脱氮微生物结构研究 | 第62-84页 |
5.1 活性污泥与悬浮生物载体生物膜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研究 | 第62-68页 |
5.1.1 活性污泥与悬浮生物载体生物膜微生物种群结构多样性分析研究 | 第62-65页 |
5.1.2 不同温度条件下活性污泥和悬浮生物载体生物膜脱氮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研究 | 第65-68页 |
5.2 活性污泥与悬浮生物载体生物膜脱氮微生物种属结构变化对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68-81页 |
5.2.1 氨氧化细菌微生物种属结构变化对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68-72页 |
5.2.2 亚硝酸氧化菌微生物种属结构变化对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72-76页 |
5.2.3 反硝化细菌微生物种属结构变化对脱氮性能的影响 | 第76-8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4-88页 |
6.1 结论 | 第84-86页 |
6.2 建议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页 |